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要闻

坚持“先医后美” 规避医美陷阱

市一医皮肤美容科以专业规范守护美丽安全

  坚持“先医后美” 规避医美陷阱

  市一医皮肤美容科以专业规范守护美丽安全

  打造“浙中健康窗口”

  随着人们对皮肤健康和外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科学手段改善肌肤状态。2023年2月,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将原皮肤科升级为皮肤美容科,依托坚实的皮肤医学基础,探索医疗美容服务新模式,满足群众不断提升的医疗美容健康需求。

  坚持“先医后美”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近日,市民王女士因面部黄褐斑前来就诊。此前,她曾在一家非医疗机构接受祛斑服务,结果出现色斑加重的情况,最终转至市一医寻求帮助。

  “一些非专业机构常存在诊断偏差,若对黄褐斑患者实施不当的有创操作,容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色素沉着加剧。”市一医皮肤美容科主任王花静指出,科室始终坚持“先医后美”的原则,即在开展任何美容干预前,首先由皮肤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精准诊断,明确皮肤问题的类型与所处阶段,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针对黄褐斑,科室根据病情分为活动期与稳定期,采取差异化管理策略。活动期以控制炎症、修复皮肤屏障为核心目标,采用医用护肤品辅助调理、口服药物干预等非侵入性方式,避免进一步刺激皮肤。稳定期则是在确保皮肤屏障功能良好的前提下,合理应用激光、强脉冲光等光电技术进行色斑淡化。治疗前须完成皮肤检测与耐受性测试,全程由具备资质的医师操作并实时监测皮肤反应,杜绝盲目追求短期效果而忽视潜在风险的行为。

  “皮肤美容绝非简单的‘表面修饰’,其本质是建立在皮肤病学基础上的医学行为。”王花静强调,“从业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皮肤生理学、病理学知识,熟悉皮肤分层结构、屏障功能、代谢规律以及衰老机制,同时掌握各类美容设备的原理与适应证、禁忌证。只有融会贯通这些专业知识,才能避免一刀切式的模板化操作,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的个性化治疗。”

  作为公立医院科室,市一医皮肤美容科始终将医疗属性置于首位,践行“检、诊、治、养、护”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通过科学检测发现问题,精准诊断明确病因,规范治疗解决病损,在恢复期注重养护,并长期提供皮肤护理指导。这一模式确保所有美容干预都建立在皮肤健康的基础之上,杜绝以牺牲皮肤屏障为代价换取短暂变美。

  严控合规流程

  筑牢安全防线

  肉毒素注射是市一医皮肤美容科的常规诊疗项目之一。从药品采购到临床操作,每一个环节均严格遵循国家医疗标准,确保全过程可追溯、可监管。

  科室所使用的肉毒素均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合法产品,来源正规、资质齐全,杜绝使用非法渠道或假冒伪劣制剂的风险。注射操作均由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经过系统培训的资深医生执行,能够精准把握注射剂量、层次与分布,最大限度保障疗效与安全性。

  “不久前,我们接诊了一例因在外机构注射非法肉毒素导致呼吸肌麻痹的患者,经紧急救治才脱离危险。”王花静说,“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行为,必须在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内由专业医师实施。选择非法渠道不仅可能造成面部表情僵硬、眼睑闭合不全等外观异常,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除肉毒素外,祛斑类产品也是消费者容易“踩坑”的重灾区。近年来,该科室已收治多例因使用非法祛斑产品导致皮肤屏障严重受损的病例。

  “网络上一些广告宣称‘一抹即净’滴液去斑,极具误导性。”王花静说,“某些所谓‘祛斑神水’含有强酸、强碱或重金属成分,直接涂抹会破坏角质层,引发红斑、灼痛、敏感甚至永久性色素脱失或瘢痕形成。”更恶劣的是,个别商家利用化学颜料在顾客面部绘制“假斑”,再用溶剂当场擦除,制造“即时祛斑”的假象。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市一医皮肤美容科配备了多种经国家认证的医疗设备,涵盖光电治疗、无创检测与皮肤养护等多个领域,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于脱毛、嫩肤、色斑改善、皮肤抗衰及毛发健康管理等项目,确保求美者在安全合规的医疗环境中获得科学有效的治疗体验。

  从“先医后美”的理念落地,到药品、设备、人员的全流程合规管理,市一医皮肤美容科始终坚持医疗本质,以专业能力帮助公众识别并远离医美陷阱,守护皮肤健康。

  未来,该科室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强化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安心、可靠、优质的医疗美容服务,真正实现美丽与安全同行。 融媒记者 何悦

  王花静正在开展光子嫩肤项目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要闻 00002 市一医皮肤美容科以专业规范守护美丽安全 2025-10-27 永康日报2025-10-2700012;永康日报2025-10-2700014;永康日报2025-10-2700015;永康日报2025-10-2700013;永康日报2025-10-2700016 2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