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者
集邮者
(小小说)
□鲁承
老游是一位资深的集邮者。
老游少年时就倾心于集邮。当年条件有限,他没钱去买新发行的邮票。暑假时,他便跑街上去拾西瓜籽,到饭店边上收集破碎的玻璃酒瓶,到建筑工地捡废水泥袋之类的东西,然后换成小钱,去买上几枚邮票。他还常常跑到父亲单位的传达室,只要看到信封上有邮票,就觍着脸央求人家把邮票送给他。
读小学、中学那些年,他居然也陆续集了上百枚新邮票,还有更多的信销票。他精心地保存,时不时地拿出来看一看,回想集邮的经历。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老游认为自己将有更高追求,觉得集邮已是小儿科,就把这些精心收藏的邮票送给了表弟,让表弟接手这件事。看到表弟开心的样子,他也是满心欢喜。
大学四年,我与老游同寝室而居,所以知道了许多老游少年时的集邮趣事。同班同学来自天南海北,那时还没有手机,与别人联系,基本上还是用书信。于是,老游又开始集邮了。他不仅收集信销票,更是节衣缩食,努力购买新发行的邮票。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买猴票的经历。那天,他买了整版的猴票,花去6.4元。这对我们这些靠助学金生活的学生来说,是将近半个月的伙食费。他在之后的三个月内,天天只买青菜就饭,用节省下来的伙食费,才勉强补上了这个“窟窿”。大学毕业时,他的集邮内容已比当年更加丰富。
参加工作后,我与老游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工作,但相互之间的联系仍然十分密切。他还常常托我帮他购买我这边新发行的邮票。有一次,我在整理来信时,发现许多信封上的邮票。我将此事告诉老游后,他连夜赶过来,收集了满满的几个大档案袋,边收集还边感叹。他回去后,又来电话告诉我,他整理这批邮票,几天几夜没有睡过好觉,说话之间,仍止不住地激动。
大学毕业20年同学会时,我与老游同住一个房间。聊起了当年那些事,我问老游现在集邮的情况。老游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戒了戒了!”我吃惊地问:“怎么回事?”他对我说,有一次他表弟上他家玩,在他家住过几天。之后,他发现自己珍藏的邮品已基本失踪,推测是被表弟私下拿走了。他追问过,并说,如果表弟是有心集邮,他心甘情愿地割爱,想不到表弟拿走这些邮票后,是拿去换钱挥霍的,心痛得无以复加,由此发誓,今生不再集邮。
可这毕竟不是老游的本性。面对邮品的诱惑,老游的心不禁又躁动起来。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老游,不必顾虑支出费用,对各类邮品来者不拒,一一收入囊中。如此数年,老游的藏品又丰富起来。他也成为邮局邮票柜台最受欢迎的人。
不久前,老游遭遇一场车祸,留下了后遗症,还坐上了轮椅。面对书房里一排排参差不齐的各类邮册,老游现在是想站起来拿上一本观赏一下都显得力不从心了。
我去看望老游,又说起邮票。老游说:“这些邮票如今似乎成了累赘,心里有想法却无法说出口。留给儿孙吧,看到他们一脸的嫌弃,想想不知他们以后对他的这些收藏品会不会视若敝屣,只有闷在心里。”老游问我:“是否有接手的意愿?”我看着这几大橱的邮册,想想自己居住的100多平方米的套房,苦笑着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