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图景”变“实景”
记者探访新农人如何助推乡村振兴
![]() |
![]() |
![]() |
![]() |
![]() |
![]() |
向“新”而行 “图景”变“实景”
记者探访新农人如何助推乡村振兴
智能农耕设备应用于田间作业
金深豪(右)在指导剪纸作品创作
科技浪潮奔涌向前,广阔的田野正经历一场变革。智能农耕设备高效作业、无人机在田间巡查……这场变革的背后,活跃着一群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新农人。他们凭借现代科技知识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农人们不仅以实际行动回应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一时代之问,更积极探寻“村庄如何发展”的破局之道,也为年轻人开辟了全新的职业空间。今年丰收季,新农人们到底在忙些什么?近日,记者前往田间地头进行探访。
科技赋能农业 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
在永康市维哲家庭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哲家庭农场”),连片的水稻田即将迎来丰收季。“十几年前,我刚回来接班时,还要晒谷。现在从育秧、插秧到收割、烘干,可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科技正在让种田变得更轻松。”维哲家庭农场经理李盛桔感慨道。她的亲身经历,折射出我市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图景”。
当前,我市迎来农忙时节,收割机、烘干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将在田间地头穿梭忙碌,上演一场由科技驱动的农业变革。这些先进的设备不仅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让农产品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以烘干机为例,它能精准控制烘干温度和湿度,有效避免因天气原因导致粮食霉变。“其实,无人机也非常实用,从播种,到施肥、打药,都可用无人机完成。而且要比人工快得多,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一片稻田的作业。”李盛桔说,如今维哲家庭农场有农机上百台,种有水稻1200余亩、舜芋40余亩。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一批以新理念、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农人,正活跃在广袤田野,用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李盛桔便是其中典型代表。不同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她善于运用各类前沿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比如,她将电泵的开关接入手机,通过手机就能直接操作电泵的开关,精准控制水量;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利用病虫害监测系统,改变了以往需要频繁前往田间查看的状况,能够提前做好病虫害预警和监测,精准实施防治策略。
丰富的农业机械不仅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让农产品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舜芋产业是我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但因其机械化率不高,舜芋收获多以人工为主。为此,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永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维哲家庭农场联合研发了毛芋联合收获机,实现“割杆、挖芋、清土”一体化作业,有效提高了舜芋的商品率,降低了采收过程中的机械损伤,为舜芋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省级农事服务中心,维哲家庭农场还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利用机械设备为更多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在农场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认识到科技对农业的重要性,纷纷效仿引进新技术、新设备,通过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探索非遗创作 带动农户共富助力乡村振兴
日前,库川意境展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打卡,让更多人感受到剪纸的魅力。
这场文化盛宴的落地,折射出非遗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作为深耕剪纸艺术的新农人,2024年,金深豪带着剪纸这一非遗艺术回到永康后,一直致力让非遗反哺乡村。今年3月,他指导小朋友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蓝本,创作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对这一剪纸教学活动进行了全程记录,并将这些作品与秀岩村现代农创园内的各种乡村特色实景叠加,打造出“非遗剪纸+影视IP”的创新模式。相关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引发了热烈反响,成为我市“非遗文化+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案例。
除了在非遗创作上的创新探索,金深豪还积极参与农产品包装设计,通过设计为产品赋能,帮助农产品跳出卖原料的初级阶段,真正助力农民增收,同时通过包装设计提升农产品颜值,带动区域内农户共富,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有事业,更有温度。很多老手艺藏在田间地头,缺的是创意转化的钥匙。”金深豪的这句感慨,道出了非遗与乡村之间深层次的联结。
而库川市集,正是这种联结的集中呈现。在金深豪看来,非遗要实现产业发展,需要百花齐放,做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让非遗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要利用非遗的独特魅力,吸引人们走进乡村,感受乡村的文化底蕴。在2025方岩庙会的非遗文创市集上,他将和4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起进行非遗产品的展示和体验,让更多人认识非遗。
在金深豪看来,非遗绝非单纯的 “展示品”,要让其真正成为引流乡村、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能的“引擎”,科学系统的运营体系是关键支撑,这也是实现非遗与乡村长效共生、双向赋能的核心所在。
“剪纸教学让非遗‘扎下根’,乡村运营能让非遗‘长出叶、开出花’。”金深豪说。基于这一思路,入驻胡库下村的第一批主理人将推进“库川”品牌的系统化打造,并推动形成以“库川”为单位的外出展示机制,让更多人看到非遗的现代魅力,也记住“库川”这个地方,最终实现“引客入村”,让非遗流量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增量”。
库川意境展
■记者手记
“新生力”未来可期
金秋十月,硕果满枝。我市的田野间不仅飘着丰收的甜香,还涌动着一股“新生力”。李盛桔和金深豪的故事,是新农人们扎根乡土的缩影。行走在乡村,目之所及,皆是新农人书写的别样振兴故事。
丰收节的意义除了庆祝粮食满仓外,还在于见证一场“乡土焕新”:从科技新农人破解“怎么种地”的难题,到文化新农人答好“怎么兴村” 的考题;从单打独斗的“带头人”,到抱团发展的“新农人群体”;从年轻人回乡追梦,到老人、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新农人早已不是某个人的标签,而是一群人的统称,是一股让乡村有奔头、有魅力、有未来的力量。
在这丰收季节里,最美的不仅是沉甸甸的稻穗,还是新农人们用科技、文化、热情绘就的乡村振兴“百景图”,每一笔都写着“乡村可期”。
微信关注“永报姐妹花”
获取相关资讯报道
全国巾帼文明岗
监督电话:87126426
既服务到人
更服务到心
YBJMH
融媒记者 潘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