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仁者帮扶意
百岁老人慈善情
李兴发为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超百万元
![]() |
浙江有礼 益满丽州
一生仁者帮扶意
百岁老人慈善情
李兴发为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超百万元
秋日的晨光透过窗户,洒在百岁老人李兴发的病床上。鼻孔插着输氧管的他,说话仍有些吃力,却在看到来访的公益志愿者时,执意在家人的帮助下摇起病床直起身。“我要捐10万元,帮助更多人。”10月9日,永康市日行一善公益协会收到了李兴发的10万元善款。而他的善举,已延续了40余载。截至目前,他投入公益的款项已累计超过百万元。
志愿者走访李兴发
病榻的坚守
数次捐善款 初心从未改
李兴发的公益初心,从不因年岁与病痛褪色。2025年,重症肺炎让他多次住院,今年4月刚从“白肺”的阴影中康复,他便第一时间向市红十字会捐赠10万元,致谢救治自己的医院及医护人员。
不久前,面对上门慰问的日行一善公益协会志愿者,他再次拿出10万元,委托公益协会帮扶更多有需要的人。
“虽然老人说话困难,但是脑子清楚,在提到‘捐款’时非常清醒,让我很感动。”《百岁寿星》执行主编李章汉回忆,当时团队为编撰书籍走访李兴发,见他依赖输氧维持呼吸,本不忍打扰,可他主动提出要献爱心。而这份力量,源于他刻在骨子里的善意。
出生于1925年的李兴发,是方岩镇象瑚里村人。小学文化的他,早年便敢闯敢拼,跟着同乡踏上异乡路。在江西,他摸爬滚打,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创办了五金铸造厂,一步步将生意做稳做实,还因实干与担当被推选为江西省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职,在异乡闯出了一片天。
事业成功的光环下,李兴发始终保持质朴的生活底色。“老爷子一辈子没办过一次寿宴,穿的衣服也都是最普通的款式。”常年照料他的小女儿说,父亲日常生活很节俭,却也另有滋味——规律作息、坚持运动,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走进老年大学练字,一笔一画间陶冶情操,将晚年生活过得充实又雅致。
时年60岁的李兴发退休后回到家乡永康,通过努力再次经商办厂。40余载光阴里,他从不含糊对他人的慷慨。他时刻想着为他人撑伞:村里老人的节日红包从不缺席,对困境家庭与学子的资助总能及时送到,公益项目的资金缺口他主动补上,四川地震更是第一时间捐出6万元……只要得知有人需要帮助,他便实实在在地把每一笔钱都化作温暖。截至目前,他投入公益的款项已累计超过百万元。
家风的传承
善意成底色 大爱代代传
李兴发的善举,不仅温暖了外人,更滋养了整个家族。儿女们牢记父亲的话:“钱要花在刀刃上。”
在李兴发的带领下,他的四个儿女均事业有成,“心怀善意”更是成了无需言说的规矩。面对父亲一次次捐出积蓄,儿女们从无异议:“我们不图他的钱,只愿他做自己开心的事。”
今年5月25日,大病初愈的李兴发在子女帮扶下,登上了方岩山。他还以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传承为由,向胡公祠捐赠了10万元善款帮助修筑山路。
正是这种“代代传善”的家风,让李兴发的公益精神有了延续的力量。
而这份力量,也正在影响更多永康人。市日行一善公益协会承诺,将严格按照李兴发的意愿,确保善款专款专用。
采访尾声,李兴发及其家人仍反复叮嘱志愿者要低调行事。因为在李兴发看来,所有善举不过是“残年风烛的微光,能照亮别人就好”。可这束微光,早已在永康大地汇聚成暖流。
正如李章汉为他所作的对联那般——“一生仁者帮扶意,百岁老人慈善情”,这不仅是李兴发“义利并重”的人生写照,更成为这座城市公益路上的精神坐标。
融媒记者 徐婷婷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