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合同须谨慎
合同履行更放心
![]() |
签订合同须谨慎
合同履行更放心
买卖合同作为合同类型中最为普遍的合同类型,是规范交易各方及交易行为的契约基础。那么,在签订合同和合同履行期间内,我们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呢?本期《法治直通车》从一个具体案件出发,谈谈如何规范履行合同。
A与B是长期商业合作伙伴。在签订欠款协议之前,双方有多年的业务往来,合作模式是常见的“框架协议+具体订单”模式,就是双方在最开始时签订一个总合同,在这个合同的框架下再履行具体的订单。本案不同于正常买卖双方签订买卖合同,而是签订了一份欠款协议。协议内容是B欠A货款,A向B采购货物来抵充货款,货物分批次交付;不能如期交付的,按每日8000元支付违约金。后B仅交付部分货物,仍有价值80万元的货物未交付。于是,B又向A出示了一张欠条载明上述事实。
本案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合同采用了“欠款协议”这种特殊形式,实际上是对未来供货的约定;违约时间的起算以及违约金条款设置相对较高,每天8000元的标准是否需要调整。
判决书显示,法院重点审查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合同虽然名为“欠款协议”,但实质上是一份供货合同,法院认定其合法有效;法院详细对比了合同约定的交货计划与实际履行情况,最终确定违约时间;原告当庭变更了违约金请求,法院审查新的计算标准是否合理。
从这个案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买卖合同可以以一张欠款协议的形式存在,欠款协议中亦明确了合同主体、客体、数量、质量、期限、违约条款等内容,但区别在于具体案件中导致纠纷产生的原因,像本案中是履行期限未按时,交付货物的数量不足导致纠纷。另一个争议就是违约事项。在违约事由发生后要确定违约金起算时间、违约金计算方式等,才能得出除本应支付的货款外还需支付的违约金数额。法院对上述所有要点逐一确定后作出判决。
通讯员 夏九道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