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丰收图景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
![]() |
![]() |
![]() |
![]() |
![]() |
金秋丰收图景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金秋十月,稻浪翻金,果香满园。在国庆佳节期间,我市广袤田野上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从机械化高效收割的金色稻海,到挂满枝头的甜柿蜜橘……一幅幅动人的丰收画卷正在展开,见证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稻浪千重 机械化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在江南街道白垤里村的百亩稻田里,三台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低垂的稻穗被迅速收入机舱,不一会儿,金黄的稻谷便装满一旁的运粮车。车辆轮流将新稻运往农场,随即投入烘干作业,全程高效有序。
顶丰家庭农场负责人李炜斌站在田埂上,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单季稻成熟期较往年提前约半个月。目前稻叶虽偏青,但稻谷已完全饱满,达到收割标准。”他介绍,今年种植的“甬优17”品种具有成熟早、产量稳、米质佳等特点。在永康、缙云两地,他共种植单季稻2000多亩,目前均已进入收割期。
机械化作业大大提升了收割效率。三台收割机日均作业面积超过10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200多亩的收割任务。“从目前情况看,今年亩产约600多公斤,比去年提高100多公斤,属丰收年景。”李炜斌分析,产量提升主要得益于今年天气适宜、雨水充足。
同样忙碌的收割场景也出现在芝英镇黄龙村下畈自然村。秋风吹过,100多亩单季稻泛着金黄的波浪。种粮大户胡志盯着收割机的轨迹,时不时抬手抹一把额头的汗:“今年种的是‘甬优15号’,趁天晴要赶紧收。”他预计,这批单季稻亩产约600公斤。
稻谷收割
李忠查看太秋甜柿成熟度
项喜宣采摘橘子
果园飘香 特色水果迎来品质丰收
在前仓镇荆州村的森绿家庭农场,300多亩果园里14000多株太秋甜柿挂满枝头。
农场负责人李忠穿梭在柿林中,仔细查看果实的成熟度:“预计今年产量有五六万斤,果皮表面光滑漂亮,品质也很好。”走进果园,依山分布的柿树蔚为壮观,每棵树都经过科学修剪,确保通风透光。这里的柿子全部采用套袋种植,减少虫害等外部影响,让果皮更加细腻光滑,果型更加匀称饱满。
这里正是去年“浙江农业之最”单果637克重量纪录的诞生地。李忠自豪地介绍,这里的太秋甜柿平均果重都在半斤以上,口感甘甜的同时兼具苹果的脆爽与梨的清润。在包装称重区,工作人员仔细分拣、包装,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目前,甜柿已经进入大批量成熟阶段,预计霜降前后将全部采摘完毕。
与此同时,花街镇渎溪村项宅自然村的花水湾家庭农场内,3000多棵橘树层层叠叠,黄绿相间的蜜橘如无数盏小灯笼缀满枝头,在绿叶掩映下格外诱人。
农场负责人项喜宣说:“比往年增产了,今年是近五年产量最好的一年,预计有80万斤。”他介绍,今年风调雨顺,迎来了产量高峰。这份沉甸甸的收获,是对他22年辛勤耕耘的最好回报。
融媒记者 施俊涛 卢斌 曹润鑫
收割机来回穿梭
太秋甜柿
李炜斌收获稻谷
喜迎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