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 家国团圆共度佳期
![]() |
![]() |
![]() |
![]() |
![]() |
我市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 家国团圆共度佳期
国庆与中秋双节期间,我市各镇(街道、区)及相关部门单位围绕“团圆”“文化”“家国”三大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从少数民族家庭的亲子互动到外嫁女载歌载舞回娘家,从消防救援站里坚守岗位的特殊“家宴”到村民自导自演的“村晚”好戏连台……人们以最真挚的情感、最具创意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团圆的期盼。
少数民族家庭共庆双节 文化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
10月1日,石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欢声笑语不断,“我在礼堂过佳节暨国庆华诞·双节艺趣”主题活动在这里热闹举行。来自土家族、布依族、畲族、傣族、苗族等近30个民族的30个亲子家庭齐聚一堂,在互动体验中共度温馨时光。
活动伊始,大家共同观看了开国大典珍贵影像,重温新中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随后举行的“祖国知识知多少”竞答环节,孩子们在家长陪伴下踊跃参与,积极辨认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现场气氛活跃、笑声连连。
在国庆主题竹编画制作环节,大家一起学习竹编基础技艺,并将五星等元素巧妙编入画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秋冰皮月饼DIY环节格外吸睛。大家认真揉制冰皮、细心包馅、专注压模。当一枚枚印有精致花纹的月饼悄然成型,众人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小朋友胡雨墨细心地将月饼装进礼盒,开心地说:“今天特别开心,我要把自己做的月饼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
据了解,石柱镇居住着苗族、彝族、布依族等17个少数民族同胞,总数超过8000人。此次活动不仅为各民族家庭搭建了交流融合的桥梁,也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外嫁女归乡会演 乡音乡情助振兴
双节期间,团圆是永恒的主题。近日,石柱镇前郎村迎来了一场温情洋溢的团聚——一场由外嫁女自发组织的“回娘家”文艺会演。活动以“喜迎华诞,情暖故里”为主题,既是亲情的回归,也是助力家乡发展的盛会。
当天,前郎村文化广场人头攒动,节日氛围浓厚。外嫁女们自编自演的鼓词节目《颂前郎》赢得满堂喝彩。她们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融入表演,用质朴的乡音和真挚的情感,倾诉对故土的眷恋与祝福,引发全场观众的深深共鸣。外嫁女郎爱晓激动地表示:“为了这场演出,我们准备了一个多星期,希望以最好的状态把节目献给家乡。”
整场演出形式多样,小品、歌舞、独唱等18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均是外嫁女们利用业余时间自排自练的成果。台上全情投入,台下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村民郎佳妮感慨道:“节目太精彩了,大家看得开心、玩得尽兴,真心希望外嫁的姐妹们能常回家看看。”
据悉,这是前郎村第三次举办外嫁女回娘家活动。此次返乡的外嫁女多达200余位,年龄最长者98岁,最小者24岁。虽已在外成家,她们始终心系故里,关注家乡发展。外嫁女郎兰初目睹家乡变化后感叹:“家乡真的变了很多,氛围也越来越好。我们以后要多回来聚聚,也会持续关注家乡发展,尽己所能贡献力量。”活动策划者郎丽英表示,近年来村里基础设施、人文环境不断提升,希望借这次活动增强凝聚力,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消防救援站内别样团圆 坚守岗位守护万家灯火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双节期间,有这样一群人,为守护万家灯火的平安团圆,选择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在位于华夏路的一个消防救援站内,一场特殊的“团圆”正在上演。
指导员张晓明已在消防岗位坚守9年。这位来自陕西富平的汉子,因校园招募与消防结缘,如今已将浙江视为第二故乡。中秋节当天,他和队员们依然保持24小时执勤状态,随时应对突发警情。在出警间隙,队里安排了节日活动,准备了可口饭菜,让大家在紧张工作中稍作放松。“虽不能回家,但和兄弟们一起吃月饼、给家人打电话,就像团聚了一样。”张晓明说,他最大的心愿是“明年战友一个都不少”,朴素话语中透露出消防职业的特殊性与对战友的深情。
站内的消防员大多来自四川、云南、广东等地,因责任与使命汇聚于此。通信员魏小强坦言,想家是常态,但“家国情怀面前,思念只能往后放”。消防员们一年有300多天坚守队中,仅能通过季度或半年休假回家团聚。训练、出警、整理内务……朝夕相处中,战友早已超越同事,成为“生命相托”的家人。火场中,彼此的安全攥在对方手中;生活里,偶尔的拌嘴转瞬即忘。这份特殊的情谊,成为中秋夜最温暖的底色。“虽然不是家人,但胜似家人。”魏小强的话语中满含信任与依赖。
中秋团圆夜,温情持续蔓延。张晓明的妻子李运香特意带着孩子来到消防救援站与他共度佳节。“他保护大家,我守护我们的小家。”李运香的理解朴实而动人。她对丈夫的叮嘱只有一句:“保护别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每次出警都要平安归来。”没有华丽辞藻,却饱含着家人最深的牵挂。
两场“村晚” 同一种期盼
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双节期间,乡村文化晚会成为凝聚人心、展示风采的重要平台。在舟山镇里木坦村和象珠镇象珠四村,两台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接连上演,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欢乐氛围。
9月30日晚,在里木坦村,“普天同庆迎盛世 文脉润乡里木坦”2025年“我们的‘村晚’”暨农家书屋绿书签活动热闹开场。活动现场,舟山镇党委向村里赠送了图书。随后,里木坦舞蹈队的开场舞《开门红》瞬间点燃全场,掌声与欢呼不断。20个节目轮番登场,既有《一杯美酒》《拔鳞》等传统戏曲,也有《警民携手防诈骗》《婆婆也是妈》等快板和小品,生动展现了村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里木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新表达了办“村晚”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活动聚人气、促团圆,为村民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在欢声笑语中拉近彼此距离,增强村庄凝聚力,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与归属。”
许多在外定居的村民闻讯赶来。村民王秋冬说:“一回来就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左邻右舍聚在一起,心里特别温暖,这就是回家的感觉。”村民王积林对节目赞不绝口:“演的都是身边事,很好看。村里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希望年年都能办。”
10月3日晚,在象珠四村广场,“庆国庆 迎中秋”双节同庆文艺晚会同样掌声不断。舞蹈、歌曲、朗诵、歌伴舞等由村民自导自演的节目充满乡土气息与真挚情感,赢得观众阵阵喝彩。村民徐南健高兴地说:“今晚节目很精彩,大家看得开心。祖国强大了,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家都过得很幸福。”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据悉,象珠四村双节同庆文艺晚会共准备了18个精彩节目。压轴节目由全体村干部集体演绎。为了这场演出,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精心筹备排练近2个月。村干部徐华江表示:“中秋、国庆双节同庆,既是团圆时刻,也是村里多年传统。我们一直重视文化建设,晚会为大家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增强了全村的凝聚力,也让大家对村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融媒记者 吕晓婷 曹润鑫 程卓一 邵思民 李涵英
国庆主题竹编画制作
里木坦村“村晚”
象珠四村“村晚”
坚守岗位的消防员们
外嫁女归乡会演
双节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