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胡公文化

文章导航

胡公德泽 薪火方岩

  胡公德泽 薪火方岩

  胡联章

  赫灵长青,民心为秤。北宋名臣胡则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担当,赢得了后世千年的香火供奉。从浙江中部的方岩山到海外侨民聚居地,从宋代的“浙水之东,祠宇相望”到当代的“政德楷模,信众万千”,胡公文化早已超越地域与时空的限制,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胡公(胡则)AIGC像

  胡则:北宋清官的

  实干人生与历史印记

  公元963年,胡则出生于两浙永康库川一户耕读传家之家。自幼浸润于书香、田垄与行担(五金学徒)之间的他,既习得孔孟之道,亦深谙稼穑之艰、创业之苦。这种独特的成长背景,为其日后“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埋下了伏笔。弱冠之年,他于方岩山苦读成才,一朝科举入仕,自此踏上长达47年的仕途征程。从太宗朝青涩进士到仁宗朝官拜计相(权三司使),胡则历经三朝更迭而初心不改,其履迹之广,遍及今日中国19个省域,在北宋政坛书写了一段“铁打的胡则,流水的皇帝”之传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太宗曾因其原名“胡厕”不雅而御笔赐名“胡则”。这一典故不仅体现皇恩浩荡,更暗示着他终将以清正之名流芳百世。

  胡则47年从政之路,是一部实干兴邦的生动教材。在西北边陲,他献策镇西,稳固边防,使边疆百姓尽快脱离战火纷扰;面对繁重徭役,他力主遣返役夫,让无数家庭重获团圆;在刑狱冤情面前,他重辟平反,以法治清明守护黎民正义;针对土地兼并,他在闽地三保庄田,为农耕社会的佃农筑牢生存根基;杭州任上,他躬身治水,“筑坝浚河除水患,安民保境惠杭城”,使“水泽之乡”重现鱼米丰饶;盐法改革中,他打破垄断壁垒,引入市场竞争,让“食者无贵价之忧,产者有常利之望”;两浙榷茶使任内,他推广良种茶树,手把手教茶农培育之法,终使“茶香溢四海,惠民利千秋”。这些政绩背后,是他“一钱刺史”的清廉操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之”的担当精神,更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赤子情怀。每一项举措都如春雨般滋润民心,每一次担当都似磐石般稳固社稷。

  “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北宋名臣范仲淹为胡则撰写的这段墓志铭,道尽了对这位同僚的敬仰。在范仲淹眼中,胡则的功绩足以彪炳史册,其忠义精神更可与金石同寿。这种评价并非孤例,历代朝廷对胡则的封赏从未间断,从宋代的“佑顺侯”到明清的“胡公大帝”,官方的肯定与民间的尊崇相互交织,共同将其推向神坛。至清代,全国各地自发兴建的胡公庙宇已达三千之众,形成“村墟里社,必为祈报之所”的盛况。1959年8月,毛泽东在视察浙江金华时特别提及:“你们那里不是有块方岩山吗?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随后留下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八字箴言,更成为对胡公精神最精准的现代诠释,让这位千年前的古人,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方岩胡公祠:丹霞洞穴中的千年敬祀圣地

  永康方岩山之于胡则,有着特殊的生命印记。青少年时期的他曾在此结庐苦读,晨钟暮鼓与山风松涛相伴,最终从这片丹霞胜地走出,踏上仕途。他回乡为母丁忧期间,在方岩山建书院感恩父老乡亲。宋宣和初年,当地百姓为感念其恩德,在他当年读书的方岩山上修胡公庙,既作纪念之所,亦为教化之地,成为胡公祠的雏形。宣和四年(1122年),宋徽宗闻知胡则事迹,深为其“勤政爱民”的精神所动,下旨敕封胡则为“佑顺侯”,胡公庙由此升格为官方认可的祠庙。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应百姓请愿,御赐庙额“赫灵”,取“赫赫英灵,护佑生民”之意。从民众自发建立的山间小庙,到获得皇家敕封的堂堂祠庙,方岩胡公祠的演变轨迹,恰是胡公精神从地方认同走向国家认可的历史见证,而方岩山作为这一切的起点与热土,也因此成为胡公文化的重要精神原乡。

  方岩胡公祠的令人称奇之处,还在于其与丹霞地貌浑然一体的建筑智慧。整座祠宇依方岩山“狮子岩”天然溶洞而建,胡公祠的后殿恰好嵌入“狮子咽喉口”的岩洞之中,形成“山为祠体,祠为山魂”的独特格局。岩洞宽达18米,纵深107米,以木柱支撑起巍峨殿宇,顶部完全依托天然岩壁遮蔽风雨,未施一砖一瓦,既节省材料又与环境相融,堪称古代生态建筑的典范。这种“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与胡则“民胞物与”的政治哲学形成奇妙呼应,共同构成方岩文化的精神内核。

  胡公信仰的辐射与

  庙会文化的活态传承

  胡公信仰自宋代发轫以来,其辐射范围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以永康为中心的多层级信仰圈。核心层为胡公庙会区域,覆盖浙江中部约1.9万平方公里的地域,这里是信仰活动最密集的地带。紧密层为胡公祠庙区域,清代浙江12府76县中,有10府62县建有胡公祠庙,面积近9万平方公里。延伸层则包括浙江省外近20个省市区的信众香客,而联系层则涵盖移居世界各地的“信仰侨民”,从港澳与台湾地区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乃至美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胡公信仰已成为连接全球华人的文化纽带。这种圈层结构的形成,既得益于胡则生前“十握州符,六持使节”的宦迹所至,更源于其“奏免衢婺身丁钱”等惠民政策的深远影响,也离不开历代文人如范仲淹与仁爱僧侣等的传播推介,最终使胡公文化超越地域限制,成为中华民族共享的精神财富。

  永康方岩庙会作为胡公信仰最集中的体现,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参与广泛而被誉为“江南地区最大的庙会”,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庙会活动集中在每年农历八月初至九月重阳节前后,其中八月十三(胡则诞辰日)前后与九月重阳前后为两大高潮,历时50余天,每天参与人数少则数千,多则数万。

  庙会的核心仪式为“迎案”,即各保甲组织扛抬胡公神龛上方岩朝拜的活动。整个流程分为准备、起祭和朝拜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需筹集资金、备办道具,训练罗汉班;起祭阶段包括开殿门、演“胡公戏”、祭叉仪式和游案预演;朝拜阶段则是迎案活动的高潮,各村队伍沿“九曲飞桥”登上方岩,在胡公殿前举行“跳罗汉”“换香火”等仪式。其中,“换香火”仪式尤为特别——“降神童”跳上大香炉掬取香灰放入本村神座香炉,象征胡公灵力的传递,这一环节将个体虔诚与集体记忆巧妙结合,强化了信仰共同体的凝聚力。

  庙会期间的表演艺术同样精彩纷呈。罗汉班表演的“龙门阵”“竖牌坊”等阵式,源自胡公领军练兵的传统,展现出刚健有为的武术精神;而“十八蝴蝶”“九狮图”等民间舞蹈,则以灵动唯美的艺术形式表达祈福愿景。2024年方岩庙会更创新推出“宋韵奇妙游”主题活动,通过非遗文创市集、宋代市井体验等项目,让古老民俗焕发时代活力。正如央媒报道所言,方岩庙会已从单纯的祭祀活动,发展为“荟萃民间表演艺术、展示民间手工技艺的平台”,成为观察江南民俗文化的活态标本。

  胡公文化的

  当代价值与创新传播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胡公“勤廉为政,担当为民”的精神内核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方岩胡公祠已成为“胡公政德文化、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不少党校将胡公祠作为现场教学点,组织学员实地感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深刻内涵。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也纷纷组织师生赴胡公故里开展廉洁教育活动,使胡公精神成为青年学子的价值标杆。

  为推动胡公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市近年来实施“寻脉、立言、筑基、传声”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整理出版《胡则集》《胡公传奇》《大宋胡公》等胡公文化著作,逾150万字,其中《大宋胡公》获评“浙江省廉洁文化优秀理论成果”;创作婺剧《清正胡公》《盐榷风云》、微电影《睦邻怀远》等文艺作品,后者获2024年第21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文化传承提名奖;开办“胡公文化”报纸专版、电视专栏、新媒体专窗等平台,实现传统文化的年轻化、数字化传播。2025年5月,历时八年编撰的《寻踪胡公》一书正式发布,在这部有500多页的彩印篇幅中,田野调查笔记与文物照片相互印证,让胡公“当官为民”的精神谱系有了可触可感的载体,成为胡公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胡则出生地永康胡库,修旧如旧的故居村舍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幽幽散发着“耕读传家”的古老之芳;杭州老龙井胡公陵园内,新建的胡公碑亭镌刻着“福善九州布泽,勋德万古流芳”的楹联,成为西湖文化圈中独具特色的廉洁文化教育景点;胡公书院的胡公故事讲座已举办180余场,并赴杭进京;正在建设中的永康南溪湾“胡公书院”重建项目,虽尚未竣工已吸引多地考察团前来探访。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典籍+舞台+基地+数字”的多维传播体系,让胡公文化在新时代焕发青春。

  从北宋名臣到“胡公大帝”,从方岩一祠到全球千庙,胡则及其文化精神的传承,本质上是一部“民心向背”的历史见证。毛泽东主席“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评价,精准道出了胡公文化的核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方岩胡公祠考察,号召将胡公精神作为从政座右铭,为胡公文化赋予新时代与未来的蓬勃生机。

  胡公文化精神的真正不朽,正在于它超越了时空限制,成为永恒的为官准则与民心所向。方岩胡公祠的千年香火,不仅是对一位清官的缅怀,更是对一种政治理想的坚守——那就是“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勤廉担当”的为官操守,“经世致用”的实干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胡公文化所蕴含的民本思想与廉政智慧,无疑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积极作用,为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滋养。

  (本文原载于2025年8月26日《潮新闻》、9月2日《学习强国》)

  方岩胡公祠

  胡公文化   总第186期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主编:胡联章   支持:古山镇党委政府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胡公文化 00007 胡公德泽 薪火方岩 2025-09-22 永康日报2025-09-2200007;永康日报2025-09-2200008;永康日报2025-09-2200009;永康日报2025-09-2200011;永康日报2025-09-2200010;永康日报2025-09-2200012;永康日报2025-09-2200013;永康日报2025-09-2200014 2 2025年09月22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