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要闻

小改造让农机效率倍增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智慧润泽田野

  小改造让农机效率倍增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智慧润泽田野

  青年入乡 筑梦永康

  本报讯(融媒记者 许诺) 9月21日6时,在前仓镇维哲家庭农场的稻田上空,一架无人植保机正在按照预设航线精准作业。站在田埂上操作设备的是一位“90后”青年王飞漾。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对农机维修充满热情的年轻人,曾经是一名电商从业者。

  “机器比软件代码更让我着迷,特别是这些能实实在在为农业出力的智能农机。”王飞漾边检查刚完成撒药作业的无人机边说。作为维哲家庭农场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的常驻青年,他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传统农场的生产模式。

  今年5月,王飞漾通过市青年入乡实践计划来到维哲农场。细心的他很快发现了问题:农场的秧盘传送带需要4个人抬,且底部的支腿设计很容易下陷至泥水里,移动起来十分费劲。“年长的农民根本抬不动这些设备,每次移动都要喊人帮忙。”王飞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凭借对机械的敏感和在电商工作中培养的创新思维,他在流水线底部加装了一块经过特殊设计的防陷钢板和滑轮装置。这个看似简单的改造,让原本需要4人配合的工作,现在只需2人就能轻松完成。

  “改造后,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年长的农民也能独立操作。”维哲家庭农场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导师李盛桔对此赞不绝口,“这些创新看着很小,但非常实用,这种年轻人的奇思妙想是我们所不具备的。”

  王飞漾的转型并非偶然。“我学的是机电专业,平时也对机械设备很感兴趣。来到农场后,发现很多农机都有优化空间,这让我找到了用武之地。”除了秧盘流水线改造,王飞漾还负责无人植保机、无人插秧机等智能农机的维护和优化工作。他对机械的理解和维修技能,为农场节省了大量成本,确保了农忙时节的正常生产。“机器坏了非常耽误农时,以前往往要过1天才有人来修。”农场技术负责人表示,“现在如果农机发生故障,大多数情况下王飞漾立马就能修好,对我们抢抓农时非常有帮助。”

  维哲家庭农场目前种植了400亩单季稻和800亩晚稻,均已进入灌浆期。在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的助力下,农场的机械化、智慧化程度不断提升。农场今年投入100多万元完善智慧农业系统,新增2台无人植保机、1套自动化育秧流水线等设备。“我们今年还种植了50余亩舜芋,马上也要到收获期了。”李盛桔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年轻人的帮助下,我们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电商销售链接和产品海报,到时候直接上线推广就行。”

  维哲家庭农场负责人表示:“像王飞漾这样的年轻人,正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扎根乡土,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人生价值。”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要闻 00002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智慧润泽田野 2025-09-22 永康日报2025-09-2200006;永康日报2025-09-2200008;永康日报2025-09-2200007 2 2025年09月22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