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生活·服务

网购手机遭遇“翻新机”
商家不承认 平台推责任

市民维权月余终获赔
赔偿金额“缩水”严重

  网购手机遭遇“翻新机”

  商家不承认 平台推责任

  市民维权月余终获赔

  赔偿金额“缩水”严重

  事

  件

  回

  放

  网购华为手机踩雷 店家拒不赔偿

  日前,市民陈先生因长辈过生日,想购买一款华为Mate60手机作为礼物。由于线下官方店和线上旗舰店里同款机型缺货,8月16日,陈先生在淘宝上一家店铺花3808元购买了一款配置为12GB+256GB的华为Mate60手机。

  然而拿到手机后,陈先生发现手机外包装字迹模糊、重影,再通过与自己今年刚在线下华为店购买的同款手机外包装进行对比,觉得在平台上买到假货了。

  一开始,陈先生主动找商家沟通,希望得到妥善解决。但商家解释“版本不一样,导致包装上有差异”。陈先生遂以假货为由在淘宝申请退货。商家立即致电陈先生,希望修改退货理由为“不想要了”,并表示可以发一个红包私了。陈先生没有同意,他认为产品有问题,不应该让消费者买单,就继续以假货理由要求退款,并上传了两部手机外包装对比图作为佐证。

  但是对方拒绝了此要求,陈先生就向淘宝客服申请介入调查,向其提供更详尽的证据,包括同款手机包装对比、和商家聊天记录截图。客服介入后,商家提供了一个保修期和权益查询的官方截图,以此举证自己的手机是全新正品。

  但细心的陈先生一眼看出,截图里的手机序列号和型号跟自己购买的都不一样,商家用Mate60 Pro的截图证明卖给自己的Mate60手机是正品。陈先生再度上传证据,证明商家举证无效。

  当日晚上9时许,淘宝通过了退货申请,并自动预约了快递取件人员。陈先生认为,既然证实了产品有问题,平台应要求商家退一赔三,并对其店铺做出“下架问题产品、修改不当的描述词”等相应处罚。

  “淘宝客服态度消极,监管失责,没经我同意擅自处理。”爱较真的陈先生开始了双线作战模式:一边投诉商家,一边督促淘宝给出处理意见。次日淘宝客服换了一个人给陈先生回电,并表示为同事的行为道歉,由他接手协助处理此事。陈先生回想这个过程哭笑不得:“我问怎么处理这个商家,客服就把昨天同样的话术背了一遍。对方表示这个问题就是无解了,因为上一位客服已经给出处理意见了。这也太下头了。”

  陈先生认为淘宝监管力度太弱,在证据确凿情况下都没法处理商家,于是决定向12315投诉淘宝和商家。陈先生找上本报“记者帮办”栏目寻求协助:“淘宝要求我限期退货,但维权需要时间,我怕手机退回去就说不清了,万一商家反咬一口说我调包了,那真是完蛋,所以我希望拆包装的时候媒体能在场监督。”

  现

  场

  见

  证

  “新机”包装破绽百出 序列号查询原是二手货

  记者陪同陈先生将其所购手机带到华为线下授权服务中心,请工作人员进行比对辨别。

  由于该店的Mate60机型缺货,工作人员遂拿出全新未拆封的Mate70,与陈先生购买的手机并排摆放。“这两款虽然机型不一样,但是外包装是差不多的,都是黑色盒子、金色字体。您这个盒子真是一眼假。”工作人员指出,陈先生带来的手机外包装上的华为logo标识以及“HUAWEI Mate60”等字样有明显重影,她说:“不常购买华为手机的消费者,可能还会认为重影是品牌对外包装的创意设计。”在包装盒底部条形码处,还有字体样式不一的情况,正版包装盒条形码更规整,且所有文字、数字、图案的呈现颜色更浅。

  随后,陈先生在记者、工作人员现场见证下,拆开其网购的Mate60“新机”外包装,并对拆盒过程进行视频录制。记者发现,陈先生所购手机包装盒内物品一应俱全,正版包装盒内包含的使用说明书、数据线等配件,它都有。东西虽全,还是能从说明书的字体、纸张质量、印刷等方面辨识出真假。

  陈先生将“新机”拿出并开机,开机界面为初始化显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陈先生登录了该手机系统,并在系统中查询该手机序列号的激活情况。输入“新机”序列号后发现,该手机的电子三包凭证及保养服务早在2024年9月26日过期。

  “一般官方保养等服务期限是一年,说明这台手机在2023年9月26日的时候就已经被激活,华为手机是只要不激活,质保服务就不会过期。”工作人员表示,经检查,这台“新机”是正版华为Mate60机型,但却是一台使用过后重新包装,以旧充新的二手机。

  “证据已经非常充分了。商家就是虚假宣传,并且将旧机以新机的价格销售,妄图蒙混过关。”陈先生准备向12315进行投诉。

  部

  门

  行

  动

  指导在线投诉 维权终有成果

  随后,记者联系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12315投诉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由于投诉对象是淘宝和商家,按照惯例要投诉到对方所在地的监管部门。他建议陈先生登录全国12315平台小程序,进行投诉,并对投诉详情进行指导。

  “整个流程非常便捷。我投诉的问题类型选择的是‘在产品中以假充真、在产品中以次充好’。”陈先生说。

  由于阿里巴巴旗下有好几个公司,而公司名称和平常大家习惯的简称不一样,通过公开信息查询,一开始陈先生投诉企业名称选择“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当天就收到杭州市滨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不予受理的回复,理由是:反映内容涉及淘宝、天猫、飞猪、闲鱼、阿里拍卖等内容,公司主体不在其管辖范围,建议向公司所在地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

  这次陈先生按照对方的要求,精准选择“浙江阿里巴巴云计算有限公司”。在完成这些操作后,陈先生在记者的见证下,将网购手机通过顺丰快递寄回,同样全程录像,保留证据。

  9月3日,陈先生来电告知记者,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受理此事:“我接到12315平台来电,说证据确凿,虽然符合退一赔三的要求,但根据他们调解的经验来看,一般商家都不同意,建议降低要求。我心想工作人员也不容易,为了不占用资源,我就说退一赔一。”

  9月15日,记者再次接到陈先生来电,对方表示当天接到杭州市余杭区网监分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经调解,商家不同意退一赔一方案,但可以赔偿1000元。工作人员说趁着商家没有反悔,建议陈先生考虑这个方案。“从买到问题手机到现在,也过去了一个月,虽然相关部门认为我是完全占理的,但他们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如果走司法途径,或许能满足退一赔三的要求。”陈先生表示自己本意不是为了钱,而是一定要引起商家和平台重视,自己已经收到商家的赔偿金。

  9月18日,记者点击陈先生投诉的淘宝店铺,发现店铺名称已经由“XX通讯数码”改成了“XX麒麟数码”。而问题商品的海报上依旧写着“全新正品未拆款”等关键词。

  以上展示均左边为市民网购手机

  右边为售后服务点拿出的对比机

  网购维权

  “最后一公里”的困境

  ■记者手记

  在这次采访过程中,陈先生说的一番话,让我们陷入了深思:“为什么一眼能看出来有问题的商品,却要消费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求证?而有错的商家和不负责的平台却可以像个胜利者一样?”这起事件中,虽然陈先生维权成本不算高,在举证方面还算顺利,也依旧遭遇了维权周期长、赔偿低等问题。即便是退一赔三的要求符合相关法律条款,最终的现实还是有些“骨感”。

  网购“踩雷”时有发生。消费者在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需要更多像陈先生这样爱较真的人,通过正规途径维护个人权益。为了让维权者能少走弯路,我们梳理了这次维权的几个关键环节:若购买到问题产品,建议消费者录制开箱视频。消费凭证是维权的重要依据,建议消费者保留完整消费凭证,如订单详情、支付凭证、物流信息、客服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遇到消费纠纷可先与商家或平台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拨打12315、1234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等官方渠道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陈先生提供的投诉截图

  融媒记者 王玙铮 郑旭华

  由于线上购物见不到、摸不到产品实物,消费者网购时难免踩雷,遇到货不对版、以次充好等情况。其中,电子产品是网购投诉的“重灾区”。近日,市民陈先生就在网上购物时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生活·服务 00005 网购手机遭遇“翻新机”
商家不承认 平台推责任
2025-09-19 永康日报2025-09-1900007;永康日报2025-09-1900011;永康日报2025-09-1900013;永康日报2025-09-1900015;永康日报2025-09-1900016;永康日报2025-09-1900012;永康日报2025-09-1900014;永康日报2025-09-1900022;永康日报2025-09-1900023;永康日报2025-09-1900025;永康日报2025-09-1900026;永康日报2025-09-1900021;永康日报2025-09-1900024;永康日报2025-09-1900028;永康日报2025-09-1900029;永康日报2025-09-1900032;永康日报2025-09-1900033;永康日报2025-09-1900027;永康日报2025-09-1900030;永康日报2025-09-1900008;永康日报2025-09-1900006;永康日报2025-09-1900009;永康日报2025-09-1900017;永康日报2025-09-1900018;永康日报2025-09-1900019;永康日报2025-09-1900020;永康日报2025-09-1900031;永康日报2025-09-1900034;永康日报2025-09-1900035;永康日报2025-09-1900036;永康日报2025-09-1900010 2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