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要闻

做地方特色美食的“守艺人”

浙江伟丰打造链式富农新样板

  做地方特色美食的“守艺人”

  浙江伟丰打造链式富农新样板

  青年入乡 筑梦永康

  “以前靠老师傅‘望闻问切’把控产品质量,现在我们依靠气相色谱仪等先进设备,产品品质更稳定了。”9月5日上午,在浙江伟丰肉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丰公司”)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的化验检测室里,25岁的农二代大学生阮灵敏操作着农残检测仪和气相色谱仪对产品进行检测。

  这个成立于今年5月初的站点,已吸引4名平均年龄在25岁的农二代大学生入站上岗,围绕“肉类加工+产业链延伸”,破题传统产业升级,带动农户走上共富路。

  作为全省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单位,伟丰公司长期深耕金华两头乌产业,同时也深受“人才断层”“品质波动”两个问题困扰。“一是公司的老师傅年龄偏大,辛苦的学徒过程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传统手艺面临失传风险;二是手工生产效能低,品质把控依赖经验,风险较高。”站点负责人杨扬说,“青年团队来了以后,对传统手艺进行了标准化、数字化,两个问题迎刃而解。”

  据介绍,依托公司引进的气调包装流水线、气相色谱仪、荧光定量PCR仪、农残检测仪等设备,青年团队对金华两头乌肉制品的传统风味进行精准分析,锁定关键风味化合物及比例,建立标准化检测流程。如今,每批次产品出厂前不仅要经过严格检测,还会留样5天,实现质量安全全程追溯。

  在冷链物流车间,另一个青年团队正操作着气调包装流水线设备,将产品迅速送入零下38度速冻库锁鲜2小时,下午4时前再通过顺丰冷链发往华东、华南地区。“冷链升级后,月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至21%,客户满意度达95%以上。”该公司品控部工作人员陈永庆说。

  产业链的延伸不止于此。针对消费者需求,青年团队还开发出金华两头乌酥饼、肉麦饼、粽子等10余种产品,将金华两头乌胴体综合利用率从过去的75%大幅提升至现在的95%。一些原本低价处理的副产品摇身一变,成为高附加值产品。“我们反复调整配料比例,同时在工序上控成本,杜绝浪费,让产品既好吃又实惠。”该公司生产部工作人员钭智奔说。

  产品的热销,也为周边农户带来了新机遇。“以前菜种少了不够卖,种多了怕滞销,现在跟伟丰公司签订了最低保护价,销路不愁卖了,心里也踏实多了。”市七九湾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祖强笑着说。

  为让农户种得好、有收益,站点还定期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免费开展培训,对雪里蕻种植到田间管理全程进行指导。“现在越来越多农户与我们合作,供应量比之前增长了数倍,农户每亩地能多赚12000多元。”杨扬说。

  谈及站点未来,杨扬表示已有清晰规划:一方面对接农业类、电商类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拓宽青年招引范围,解决“专业匹配度”“经验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将依托“肉麦饼+金华两头乌”核心产业链,打造集制作体验、文化展示、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场景,升级电商直播基地,引入AI工具,帮助青年精准定位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伟丰公司已与江南大学洽谈,计划成立专家工作站,攻关“低温锁鲜+射频杀菌”技术,将肉制品保质期从3天延长至90天,同时针对市场喜好研发减油减糖配方。“我们想让更多青年留下来,把金华两头乌产业做得更大,让乡村振兴的青春动能更足。”杨扬说。 融媒记者 许诺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要闻 00002 做地方特色美食的“守艺人” 2025-09-06 永康日报2025-09-0600014;永康日报2025-09-0600016;永康日报2025-09-0600015 2 2025年09月06日 星期六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