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架起产学研协同桥梁 破解成果转化难题

“科技副总”激活技术创新动能

  架起产学研协同桥梁 破解成果转化难题

  “科技副总”激活技术创新动能

  本报讯(融媒记者 程明星 徐婷婷 施俊涛) 近日,在浙江四方集团有限公司会议室中,一场围绕丘陵山地履带智能旋耕机的技术研讨会正在举行。该企业的“科技副总”、浙江省农科院助理研究员叶云翔,与集团研究院院长胡华东共同梳理新项目的核心研发指标。这样的场景,正在我市越来越多企业中常态化呈现,“科技副总”正逐渐成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

  据悉,叶云翔团队与浙江四方集团合作研发的丘陵山地履带智能旋耕机,是2023年双方共同推进的“尖兵”项目。企业依托制造经验负责机械底盘开发,科研团队则专注控制系统与智能功能赋能,最终实现设备的自主作业。

  “‘科技副总’不仅在关键技术环节提供有力支持,还能及时解读政策,帮助集团明确研发方向和路径。”胡华东说。目前,叶云翔团队正为企业开发多款定制化系统和装备。其中,农机故障诊断系统已进入关键研发阶段,可实现实时监测、故障预警与保养提醒,预计将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运维水平。

  “企业是农机创新的主体,他们对技术落地的迫切需求,让我们的科研更加贴近实际。”叶云翔感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让科研工作告别了“纸上谈兵”。

  在浙江千禧龙纤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学院的教授吴金丹,带领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逐一推敲项目落地的各项细节。

  在千禧龙纤,吴金丹凭借其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专业优势,构建了“理论—实验室—企业”完整转化路径。她与企业联合研发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因优秀的抗拉力性能,已成功应用于防弹装甲、航天出舱绳等高技术领域,并荣获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技副总’的支持,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千禧龙纤总经理陈宏坦言。

  “‘科技副总’机制是我省推动人才共享、缓解科研单位与企业间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让科研人员下沉一线,企业成为技术需求的‘出题方’,专家成为‘答题人’,市场则成为‘阅卷人’,有效实现了人才、项目、技术和成果的高效对接。”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我市在资金补助、项目支持、生活服务等方面为“科技副总”提供全方位保障,持续吸引高层次人才扎根民营企业。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引进40余名“科技副总”,覆盖电动工具、门业、智能家居等主要产业集群。

  为强化“科技副总”作用的发挥,我市积极构建“企业提需求、高校出人才、政府搭平台”的三方协同模式,定期举办“科技架桥”“技术对接会”等品牌项目活动,推动人才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大幅提升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接下来,我市将着力强化“科技副总”在产学研融合中的实质性纽带作用,持续做好人才共享服务保障,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不断优化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生态,激发企业创新动能,为我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两新”深度融合赋能。同时,进一步扩大“科技副总”的行业覆盖范围,重点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深化引才工作,建立“科技副总”成效评估与激励制度,持续优化人才生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科技副总”激活技术创新动能 2025-09-01 永康日报2025-09-0100014;23661848 2 2025年09月01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