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出来”的结节大多为良性
“气出来”的结节大多为良性
近年来,结节检出率逐步提升,越来越多人因此感到焦虑。有些人可能会疑惑,身上的结节是“气出来”的吗?会不会恶化?是否需要立马切掉?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情绪和结节之间的关系,并教你科学防治。
情绪是怎么影响结节生长的
临床上,结节多出现在甲状腺、乳腺、肺等部位。其性质多样,可能是炎症、增生、良性肿瘤,在少数情况下是恶性肿瘤。
情绪是影响结节发生的因素之一。美国癌症协会(ACS)虽未将情绪列为结节的明确风险因素,但承认慢性压力可能影响整体健康。
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七情内伤”(怒伤肝、思伤脾等)会导致机体气滞痰凝,与结节类疾病存在关联。
甲状腺结节。在三类高发结节中,焦虑、抑郁人群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
压力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甲状腺功能,或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如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同时也与遗传、碘摄入、辐射暴露等因素相关。
乳腺结节。雌激素水平波动是主要原因,情绪可能通过影响激素水平进一步影响结节;慢性压力也可使促炎因子增加,削弱免疫功能,促进异常细胞增生,增加炎症及结节风险;中医研究中“肝气郁结”也是乳腺增生的病因之一。
肺结节。肺结节主要与吸烟、环境污染、感染、遗传因素相关,与情绪的直接关联不大。
大多数结节为良性
发现结节后,人们最关心“它对健康是否有害”。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外一科主任医师张晓军表示,结节性质分良性和恶性,多数是良性,可与人长期共存,不会对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临床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乳腺结节都是良性,肺结节的恶性比例也比较低,甲状腺结节恶性率在5%-10%之间,其中大多是预后相对良好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结节主要与基因突变、长期致癌物暴露有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尤长宣介绍,结节性质一般从诞生初期就决定了,良性结节恶变几率很小。
直径小于1厘米的结节,恶变几率非常微小,像常见的因炎症感染、异物入侵形成的结节,多数也不会癌变。
恶性结节会不断变大,积攒越来越多突变基因,进化为癌。其实,发现恶性结节也算是件好事。因为恶性结节发展成癌可能要经过几年时间,早期发现它,可以给治疗留下缓冲期,在发生异变前切除结节,就能大大降低患癌风险。
体检发现结节,如何应对
面对体检发现的结节,大家应当理性看待,避免过度焦虑。同时做到以下几点,改善生活方式并配合医学随访。
定期随访观察。不论结节生长在哪个部位,医生主要综合其大小、形状、质地、边缘是否有毛刺、有无破溃浸润、有无压痛、倍增时间快慢等特征来评估良恶性。
注意调节情绪。可以通过正念冥想、运动等方式降低压力相关激素水平,避免长期压抑情绪,适当宣泄,如外出游玩、倾诉等。
调整生活方式。合理摄入含碘食品,减少高脂饮食、酒精摄入;尽量避免服用宣称有“美容养颜”功效的保健品;戒烟、防雾霾,不要熬夜。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医生坦言:“气出来”的结节,大多为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