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越千年 古村展新韵
我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激发乡村活力
文脉越千年 古村展新韵
我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激发乡村活力
本报讯(融媒记者 王佳涵) 这几天,同炎炎夏日一样火热的还有古山镇胡库下村的库川里餐厅,青创音乐节2.0在这里举行。上百名青年音乐爱好者欢聚一堂,共享难忘的乡村音乐之夜。
今年新开业的库川里餐厅是胡库下村网红打卡点之一。该餐厅由老房子改造而成,既保留了老房子的结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餐厅包厢名取自胡公曾任职的地名,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氛围,让食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独特的文化韵味。“起初在村里开餐厅还有很多顾虑。后来我们和村里一起举办了市集、演唱会,还有古风音乐会等大大小小的活动,现在生意越来越稳定。接下去我们还会举办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餐厅负责人林萍说。
胡库下村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胡公故里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将胡公文化、宋韵文化融入村庄建设中,通过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工程,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面貌,并积极引入新业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村民胡灵芝说:“以前这些老房子没人住,有些还倒塌了。改造以后,现在人流量多了很多,像剪纸、打银这些传统手工艺都引进来了,饭店的生意也很火爆。”
近年来,我市坚持按照“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原则,扎实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与活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个历史文化名镇、3个历史文化名村、11个传统村落及314处历史建筑。这些宝贵的遗产不仅成为了我市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访,带动了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
同样焕发新生的还有芝英镇芝英七村。芝英镇是我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漫步芝英七村,幽静的古巷、整洁的石板路、修旧如旧的店铺,都令人眼前一亮。
始建于明朝天启初年的思文公祠,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祠堂内展出了应氏家规、芝英先贤名人的生平事迹等资料,极大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祠堂旁新建的公共厕所旁,一棵古树被精心保护,体现了该村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也彰显了古村活化利用的智慧,让游客感受到古村的韵味。
继续深入探索,百工民俗展示馆隐藏在聘珍公祠内。这里展示了铜匠、锡匠、铁匠、木匠、篾匠精心打造的百余件精美藏品,是近距离感受芝英百工文化的绝佳场所。宪辅公祠内的老物件展览馆陈列了上世纪的各种农耕器具和民俗用品,让参观者能够领略到芝英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
褒功祠是芝英应氏为褒奖有功德的人而建的祠堂。如今,芝英历史文化名人悉数“入驻”褒功祠。他们的生平事迹陈列于展馆中,让更多游客了解芝英先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切实感受千年古城的历史积淀和人文魅力。不仅如此,芝英七村还活化利用尚德公祠,将其改造成一座小型艺术展览馆。公祠墙上以及立柱上挂有许多摄影作品以及画作,让当地村民在空闲之余也能欣赏艺术之美。
芝英七村村民应凤时感慨地说:“我们村里几百年历史的祠堂有很多。前几年,这些祠堂进行修缮。去年,村里实施了亮化工程, 对道路进行了维修改造。如今,来我们村里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
接下来,我市将通过完善保护体系、注重修缮利用、加强宣传引导等举措,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逐步完善保护规划体系,有序推进历史建筑的修缮利用工作,让越来越多古村古镇焕发时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