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举行
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金华市委常委会主持 金华市委书记朱重烈讲话
听取了朱重烈受金华市委常委会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金华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举行
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金华市委常委会主持 金华市委书记朱重烈讲话
听取了朱重烈受金华市委常委会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据金华日报7月30日讯 7月30日,金华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在金华市文化中心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金华市委委员43名,候补委员10名。
金华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金华市委书记朱重烈讲话,金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健,金华市委副书记陈孝作相关工作部署。
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总结金华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以来金华市委常委会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扛起时代使命,谋深抓实贯彻“4+1”重要要求和“132”总体工作部署的金华路径,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会议结束时,朱重烈就贯彻金华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做好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作了讲话。
全会充分肯定金华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以来金华市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金华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以来,金华市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全力抢机遇、抓项目、助企业、提消费,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新向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聚焦“落实”二字,贯彻落实“4+1”重要要求和“132”总体工作部署更加坚定坚决;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浙中担当,经济运行更加稳健向好;坚持短期应对、长期布局,防范化解超预期外部风险挑战更加精准有效;做深做透“两篇文章”,创新型城市建设更加高效推进;建强主平台建好主枢纽,改革开放步伐更加铿锵有力;攻坚缩小“三大差距”,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更加可感可及;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实践,团结奋进的根基更加坚实牢固;加快建设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八婺文化标识更加出圈出彩;全域推进美丽金华建设,绿色生态底色更加亮丽厚重;用心用情惠民生保平安,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全力抓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新风正气更加丰沛充盈;奋力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和清廉建设高地市域样板,实诚实干实绩导向更加深入人心。
全会强调,金华市委认真学习领会省委《决定》精神,在前期系统谋划部署的基础上,总结固化好的经验做法,结合新任务新要求,持续推进机制优化、政策迭代、举措创新,研究制定《金华市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的实施方案》,以方案明责抓落实,让工作聚力提质效。要对标建设创新浙江的内涵特征、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深刻把握我市的总体目标、工作体系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2027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性目标,建立“3+1+1”工作体系,聚焦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的3个重点领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加快打造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浙中板块、加快打造具有全省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等5个方面攻坚突破,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让创新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的鲜明标识,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会强调,要深刻领会省委“六个始终”的关键要求,结合实际推动“4+1”重要要求和“132”总体工作部署在金华落地见效,做到“脑中有总账、手中有细活”,突出贡献度导向,创造性开展工作,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各地各部门必须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浙中担当,进一步巩固优势、攻坚补短,特别要下决心解决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确保兑现目标账、交出贡献账;必须挺起建强开放主平台主枢纽的“硬脊梁”,放大国际陆港枢纽和制度型开放优势,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以更大的闯劲用好改革创新的“传家宝”,紧盯重点难点、突出实战实效,一体推动“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必须构建各具特色、优势共享的整体发展格局,强化市县一体、协作联动,努力绘就既风采各异又融入大局的“八骏图”;必须筑牢平安金华法治金华建设的坚实底线,深入开展“夯基扎网清患 守护八婺安澜”攻坚行动,确保金华全域平安稳定。同时,要聚焦“六个趋势性关键性重大问题”,围绕打造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浙中板块、打造具有全省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际陆港枢纽、打造浙江中西部消费中心、打造文化“新三样”出海桥头堡、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等,加强前瞻性战略性研究,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作抓手,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