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伤膝盖的习惯
你可能经常在做
13个伤膝盖的习惯
你可能经常在做
作为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膝盖每天承受着行走、跑跳时的巨大压力。现代人久坐、运动少、过度使用膝关节等不良习惯,可能正在让膝盖提前“报废”。
美国“健康指南”网站指出,生活中一些被忽视的习惯,正悄悄伤害着膝关节。
不良姿势。不正确的站姿和坐姿,如驼着背或弯着腰,会打破身体力线平衡,当脊柱与髋关节错位时,膝盖会承受额外压力。
不合脚的鞋子。鞋子不合脚会改变步态,缺乏缓冲的设计让每一次迈步都成为对膝盖的冲击。日积月累的压力可能导致髌骨疼痛综合征甚至骨关节炎。
久坐。久坐不仅会导致肌肉无力、关节僵硬,还会使髋屈肌和腘绳肌紧张,影响膝关节稳定性。
不当的饮食习惯。缺乏欧米伽3脂肪酸等营养素会削弱软骨强度,高糖高脂饮食会加重炎症反应。
喝水少。滑液由关节滑囊和腱鞘的滑液膜分泌,水是滑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关节(包括膝盖)起到润滑和缓冲作用。
脱水会导致滑液分泌量减少,从而导致膝关节摩擦和疼痛增加。
压力大。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时,身体释放的皮质醇会加剧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肌肉紧张及不良姿势,形成恶性循环。
睡眠不足。缺觉会延缓身体组织修复,使膝盖损伤难恢复。
超重、肥胖。无论是快速增重带来的额外负荷,还是突然减重导致的肌肉流失,都会影响关节健康。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会使个体易患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导致严重的膝关节疼痛。
激素变化。特别是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关节退化。
旧伤。既往膝盖损伤即使看似痊愈,也会留下隐患,增加未来疼痛风险。
过度运动。训练过度或方式单一,如忽视力量训练,或专注做冲击力高的运动,会引发肌腱炎等损伤。
缺乏拉伸。不充分拉伸会导致肌肉紧张,增加膝盖压力,引发疼痛和受伤。
各年龄段人群的膝关节结构特点不同,在保护上也应有所侧重。
18岁以下运动选择适宜强度。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可能出现生长痛,且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较弱,稳定性不足,容易受伤。锻炼有助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但需注重强度循序渐进、运动前充分热身,进行反复起跳、冲刺、急转急停的运动时,注意选择合适场地。
18-45岁强化肌群力量。膝关节功能在该年龄段逐渐达到最佳,但不少人因学习或工作时久坐不动,易使周围肌肉、韧带变得无力,催生膝关节炎、慢性膝关节疼痛等问题。
推荐多进行腿部力量训练,如深蹲、弓箭步等,加强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
46-59岁提升膝关节稳定性。45岁后人体骨质逐步流失,膝关节的坚固程度也会随之下降,更易发生磨损,活动时可能伴有“咔嗒”的弹响声或摩擦声。
建议多进行股四头肌强化训练,以提升膝关节稳定性,延缓肌肉和骨质流失。平时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和下蹲,以免加速膝关节老化。
60岁以上避“重”就“轻”对抗老化。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会出现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肿胀疼痛,甚至行走困难等。老年人应避免进行加大膝关节负担的运动,可采取走路、太极拳、瑜伽等低强度、非负重的锻炼方式来保持膝盖活力。
生活中注意膝关节保暖、规律补钙、适当按摩热敷,若出现明显的关节疼痛症状,应及时就医。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13个伤膝盖的习惯,你可能经常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