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花记者与志愿者走访“梦想改造‘家’”受助家庭
助人讲究情理 改造任重道远
![]() |
![]() |
![]() |
![]() |
![]() |
![]() |
姐妹花记者与志愿者走访“梦想改造‘家’”受助家庭
助人讲究情理 改造任重道远
开栏语
家,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场所,舒适的住所不仅是孩子成长的物理空间,更是心灵扎根的土壤。来自市阳光爱心义工协会一组数据显示:通过对机构帮扶过的321名7-18岁困境少儿家庭走访调查,发现47.5%家庭居住环境脏乱,53.4%家庭没有独立私密空间,82.6%家庭卫生意识淡薄。
为有效缓解我市困境孩子家庭环境“脏乱差”现状,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市融媒体中心“永报姐妹花”工作室与市阳光爱心义工协会携手启动新一轮“梦想改造‘家’”项目。姐妹花采编人员与阳光爱心义工协会志愿者一道出发,接力推出“同心圆居梦 花朵有其屋”系列报道,助力一批困境孩子改善居住环境,让他们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启动仪式
调查走访
改造材料搬运
“看下发的地板尺寸是否合适?”“卫生间地砖今天能送过来吗?”“做门这块具体找谁联系?”……5月22日,参与此次“梦想改造‘家’”项目的几家爱心单位工作人员在微信群里商讨得热火朝天。
5月17日,2025年度“梦想改造‘家’”公益活动举行开幕式,宣告新一轮“梦想改造‘家’”项目正式启动。该活动由市阳光爱心义工协会(以下简称“阳光协会”)、市融媒体中心“永报姐妹花”工作室和正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永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永康市建材市场商会等多家爱心单位共同参与。
这场特殊的公益活动背后,会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近日,姐妹花记者与阳光协会志愿者们前往部分受助家庭,以亲历者的视角揭开这场爱心故事的序幕。
好事多磨 改造过程面临困难
“我们先去象珠镇象珠四村小甜家。小甜是一个开朗、爱干净且有主见的孩子,对住所环境改造有自己的想法。” 阳光协会项目专员李颖介绍,12岁的小甜喜欢画画、看书、制作生态瓶,十分希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房间,容纳自己的兴趣爱好。
将车停在村里的停车场,穿过几个弄堂,记者一行来到小甜家。
这是一幢两层高的青砖房,从外面看不算特别破旧,但房子周围堆放着许多杂物。从下往上看,二楼悬挂的各种旧衣物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不一般”。
“这些都是小甜妈妈从外面捡回来的,她经常捡东西回家,要是别人往外扔,她就着急,连家人也没办法。”同行的阳光协会副会长徐俊涛说,“改造前,怎么把这么多杂物清理出去,是个大难题。”
李颖敲了一会门没人响应,随即拨通电话。电话那头接听的是住在附近的志愿者李红球。听闻大家来访,她热心地表示要过来帮忙。
从李红球口中得知,小甜妈妈患有精神疾病,一直有捡废品的习惯,这导致家里环境卫生不断恶化。
“当务之急就是要和她好好沟通,不然改造无法开展。”李红球说。在李红球和周边村民的帮助下,大伙见到了小甜妈妈。进门后目睹的一切令记者感到讶异:屋内设施陈旧,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拥挤混乱。废弃的养猪栏内外放着各式各样废品,堆积如山的旧衣物几乎要将整个卧室填满……不夸张地说,小甜的家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废品收购站”。
“你们会把我这些东西丢掉吗?那不行的,这些都是有用的。”小甜妈妈满脸愁容,担忧地说,“这些东西都是我从外面辛苦捡回来的,要是丢掉的话,我不同意改造。”
面对小甜妈妈的顾虑,姐妹花记者和志愿者轮番进行劝说。“你看,改造好后你们用卫生间就方便啦!”“有了淋浴房,也不用花钱出去洗澡了。”“小甜这么喜欢画画、看书和制作生态瓶,还能给她放张书桌。”……大家不断劝说着小甜妈妈,并表示旧物品会帮她找人妥善收走。
最终,小甜妈妈同意改造。但她有一个条件,就是改造时需让她在场监督,不允许把她的东西随意搬走。
好事久做 12年改造家庭70余户
另一名受助孩子是西城街道潜村的小馨,今年12岁。或许是曾多次到访的缘故,一下车,小馨家的大黑狗就迎上来,对李颖很是热情。
“这就是小馨家,现在她和外公外婆以及舅舅一家住一起,虽然这幢红砖房有三层,但是能住人的只有二楼。”李颖介绍,现在一家人祖孙三代都住在二楼,三楼仅用铁皮盖住,冬冷夏热。小馨父亲已去世,家庭收入来源以外公卖菜为主。小馨对改造没有特别要求,但当志愿者提到,可以将家中的储物间改造成独立房间时,她显得特别开心。
看着眼前的情况,志愿者们提出了改造方案:对一楼杂物间进行装修,为小馨和哥哥打造分隔空间,供兄妹俩使用。但对此方案,外公担心一楼的农具无处安放。“我平时以卖菜为生,这些都是种田要用的工具。”外公说出顾虑,“还有这辆三轮车也要在这里充电,不然,我没法去卖菜。”
面对改造难题,志愿者们努力说服外公改变想法,并为后续收纳出谋划策,同时联系装修方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最终,改造方案在不断讨论中确定下来。
一路交谈中,记者对两名困境孩子的家庭基本情况有了了解。而令人意料不到的是,这桩汇聚着社会各界爱心的好事,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据了解,“梦想改造‘家’”作为阳光协会发展提升类帮扶项目之一,主要针对我市困境孩子不良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以家庭环境改造为切入点,以志愿者与困境孩子结对陪伴为载体,围绕困境孩子成长需求,培养他们的家庭主人翁意识,实现从环境改造到心灵家园建设。
前期,该项目已为73名困境孩子完成了居家环境改造。在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参与下,这个备受瞩目的公益品牌不断成长,为众多困境孩子带去新生活:古山镇小峰独自居住的破旧小屋,被改造成其向往的“明亮”且“不掉灰”的家;芝英镇小郭姐妹俩拥有了专属衣柜和书架,可以自己制定物品的摆放规则;象珠镇小熙的房间按照其需求对旧木窗进行加固,终于可以开窗吹吹惬意的风……该项目自2013年启动以来,将一个个困境孩子的住所改造成温馨的家,为他们点亮前行的希望灯火。
2025年,新一轮的“梦想改造‘家’”项目扬帆起航。“永报姐妹花”工作室将全程参与此次公益活动。新起点,新目标。此次活动的帮扶对象为年龄7-18周岁的在永困境少儿;家庭有足够的地方可以改造出家长和孩子单独居住的空间者。各方公益力量将助力他们的居住及学习环境得以改善;得到未来1年的成长陪伴;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等。其间,“永报姐妹花”工作室将通过善款筹集、宣传助力、爱心陪伴等形式,帮助更多困境孩子实现安居的梦想。
(为保护隐私,文中孩子名字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我们都是梦想“改造家”
在家中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卧室,里面有一张整洁的书桌、一盏明亮的灯、一张柔软的床……这对许多孩子来说很平常,但对困境孩子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记者走进一位位困境孩子的家中,感受他们生活的不易,也感受到了改造工作的艰辛。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困境孩子的家居环境改造不仅是简单的爱心帮扶,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对话。如果说,了解需求去规划家居空间的人是“设计师”,那么每位参与改造活动的爱心人士、志愿者就像是孩子们梦想的“改造家”。从走访了解困境孩子基本家庭情况,结对帮扶到改造装修,其本质上是以孩子们需求为出发点的“筑梦计划”。让我们用爱与温暖为他们筑起梦想的起点,让每一颗渴望成长的心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闪闪发光。
改造一个家,共圆一个梦。在此,诚邀富有爱心的你和我们一道,共同关注困境孩子,成为他们美好梦想的“改造家”。如果你也有意参与此次活动,请联系本报电话:13605891395。
“同心圆居梦 花朵有其屋”系列报道①
全国巾帼文明岗
监督电话:87126426
既服务到人
更服务到心
YBJMH
微信关注“永报姐妹花”
获取相关资讯报道
策划/融媒记者 王晓鸣
图文/融媒记者 胡锦 王玙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