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不如存“肌肉”
老年肌少症预防
存钱不如存“肌肉”
老年肌少症预防
拧毛巾手抖、爬楼梯腿软、人越来越瘦,甚至平地走路都会跌倒……那些你以为的“正常衰老”“老了没劲”,可能是“肌肉储备减少”的报警信号。
人体肌肉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日益减少。40岁后,骨骼肌每十年流失约6%。50岁后,肌肉质量每年减少1%-2%,肌力每年下降1.5%-5%。到了80岁时可能减少40%。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易疲劳、肌肉萎缩、肌力减退、行动缓慢、虚弱、容易跌倒和骨折。
告别肌少症 可以这么做
运动疗法:运动是改善肌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推荐的抗阻力训练作为肌少症的一线治疗方案,建议干预频率为每周2次至3次,每次训练时间为30分钟以上,至少持续12周。这种训练可以增强肌肉质量和力量,提高平衡性。此外,结合有氧运动和平衡训练也是有益的,可以帮助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耐力和降低跌倒风险。
营养疗法:营养干预是肌少症干预治疗的基础。建议老年人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乳清蛋白,同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肌肉健康。适当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质摄入,特别是动物蛋白和乳清蛋白,可以帮助改善肌肉功能和减少肌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直接用于治疗肌少症。然而,一些药物如维生素D、生长激素和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等,在某些情况下被用来改善肌肉质量和功能。
人到中年,存钱不如存“肌肉”,合理运动、科学饮食,为健康添保障。
(永康医院供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