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目入选省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
透水铺装让城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两项目入选省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
透水铺装让城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本报讯(融媒记者 许诺) 5月6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2024年度浙江省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典型案例日前公布,我市东城街道黄棠村经济合作社城中村改造(一期)项目与金都路综合整治工程-景观提升工程项目成功入选省级海绵城市重点项目。
“我脚下的路面,采用的是透水混凝土,雨水可以渗进网管,实现雨水收集。”黄棠村经济合作社城中村改造(一期)项目负责人宋青介绍,该项目以“滨水乐活”为定位,通过透水铺装、下沉绿地、雨水回用池等,就地消纳75%的降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同时,项目还引入“样板先行”“第三方飞检”等建设管理手段,确保透水路面多层结构(透水砖+无砂混凝土层+砾石层)的施工精度,兼顾吸水效率与景观效果。
“雨水来的时候,旱井可以进行水系收集。雨水经过土壤层、粗砂层、砾石层及夯实层的过滤,完成自然净化后进入蓄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宋青介绍,该项目通过铺设3546.9平方米透水铺装,构建817平方米下凹式绿地及建设230立方米雨水调蓄池,形成了完整的雨水分流系统。雨水经截污沉淀、紫外线消毒处理后,可完全用于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节水效益明显。
金都路综合整治工程-景观提升工程项目全长6.3千米,改造面积约13.4万平方米。项目因地制宜探索东入城口“景观带+”新模式,突破狭窄线形场地限制,植入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及雨水花园,铺设透水混凝土慢行道。通过海绵系统,路面与绿地雨水被回收至调蓄罐净化,年径流固体悬浮物削减率达51.5%。
“该工程的海绵设施主要通过砾石沟、透水混凝土园路,回收路面地表径流和绿地系统地表径流。回收的雨水通过园路下的排水盲管,导流至原路两侧绿地系统里的雨水花园和生物滞留池,经净化沉淀后回收利用给浇灌系统。”市城投集团城投城市改造开发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主任姚卓君说。
据统计,该项目共铺设3607平方米透水混凝土,设置973平方米雨水花园及1316平方米砾石带,总调蓄容量达905立方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64.37%,有效缓解内涝并保障水安全。
近年来,我市以“海绵二十条”为指引,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重点项目6个,其中2个项目入选全省优秀案例;海绵城市达标面积20.8平方公里,占建成区51.8%,居金华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