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企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 加速“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落地
古山镇全流程服务助企轻装上阵
![]() |
![]() |
开辟企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 加速“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落地
古山镇全流程服务助企轻装上阵
“如果顺利的话,再过一个星期就能修复企业信用记录,这样我们可以轻装上阵、专注发展了。”4月15日,在古山镇企业信用修复政企恳谈会现场,某企业负责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完成了企业信用修复线上申请,后续只要登录“信用中国”网站,就可以查询信用修复业务受理情况、审核进度和审核结果。
今年以来,古山镇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开辟企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修复信用记录,重塑市场竞争力。
信用修复
助企业增信减负
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信用是市场的通行证。今年2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行政处罚类信用修复帮扶的实施方案》,全面梳理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建立“主动提醒、快速响应、协同联动、帮扶反馈”的信用修复机制,引导涉案企业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重塑良好信用,实现“处罚即提醒、整改即修复”,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古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信用信息修复,是指信用主体为积极改善自身信用状况,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后,向认定失信行为的单位或归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台网站的运营机构提出申请,由认定单位或者归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移除或终止公示失信信息的活动。其中,失信信息是指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地方公共信用信息补充目录中所列的对信用主体信用状况具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包括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和其他失信信息。
企业一旦失信,对生产经营活动会造成那些负面影响?据介绍,企业失信将导致融资困难,银行贷款受阻,融资成本增加;市场受限,无法参与招投标、政府采购,合作方信任降低;声誉受损,品牌形象下滑,客户与投资者流失。通过信用信息修复,企业可恢复资质,能够享受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支持;融资更加便利,银行授信额度提高,贷款门槛降低;重塑诚信形象,提升竞争力,赢得更多商机。
帮扶60余家企业
进行信用修复
今年以来,古山镇以企业信用修复为抓手,整合执法数据与标准,推动跨部门协作,减少重复检查与多头管理问题,加速“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落地,提升执法透明度和企业信任度。同时,通过流程优化和主动服务,强化规范化执法队的标准化建设,提升执法规范化和企业获得感。
作为市域副中心和工业重镇,古山镇经济体量大、企业数量多,对于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需求尤为迫切。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该镇建立领导班子带头、联企干部互动、多部门联动的帮扶机制,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回访等形式,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材料预审—进度跟踪”全流程服务; 编制《企业信用修复指导手册》,多形式、多平台、多媒介加大宣传,不断强化企业主动修复信用意识;畅通线上预约指导通道,引导企业通过浙里办“益企帮扶”应用或指挥中心企业服务电话热线预约“一对一”指导服务,由专员上门现场指导企业完成整改与申报。
在具体实践中,古山镇构建了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跨部门信用修复专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信息互通与联合督办。整合各执法单位数据与信用修复系统数据,建立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档案,对近三年内企业的失信信息进行分类,加强与处罚机关沟通,及时获取准予修复说明。根据行政处罚履行情况,主动向企业推送修复申请提醒及修复途径,减少信息滞后的情况发生。在镇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信用修复代办”专窗,配备专职代办员,提供信用修复申请指导、材料代提交等服务,实现企业“最多跑一次”。
与此同时,古山镇推行“三书同达”制度,构建“信用修复+执法监管”全链条协同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发放《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经营指导建议书》,明确信用修复路径与政策支持。
目前,该镇已累计帮扶60余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用是金,守信者路路畅通。”古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持续优化服务,按照“能修尽修”的要求,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修复信用记录,助力企业擦亮信用“金字招牌”。
融媒记者 张赤奎
古山镇企业信用修复政企恳谈会
企业信用修复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