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乡村·遇见

文章导航

逐梦共富 智享未来

记者探访省级未来乡村发展密码

  逐梦共富 智享未来

  记者探访省级未来乡村发展密码

  近年来,我市通过数字赋能+红色传承+文旅融合等方式,大力推进未来乡村建设。近日,记者走进江南街道园周村、古山镇前黄村、舟山镇端岩村3个省级未来乡村,实地感受未来乡村的魅力。

  园周村:

  数字赋能 文旅兴村促发展

  园周村是我市有名的美丽乡村,小桥流水,水清岸绿。走进园周村康乐中心,里面设有图书角、老年食堂、运动场、洗浴间等,功能设施齐全。为了让村民有更好的体验感,园周村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升民生服务。康乐中心是该村建设未来乡村的一个缩影。

  “康乐中心内设有诊室,配备专业医生,提供健康咨询和体检服务,还安装了智能就医系统、体检一体机和自动取药机,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园周村村委会副主任卢兴赵说,村里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的康乐中心,建筑面积达4500平方米。

  在老年食堂,各种智能设施非常吸引眼球。这里安装了自动取碗筷机,还有智能结算系统,碗底设置了感应芯片,通过AI菜品识别和人脸绑定结算系统,大大提高了食堂的数据运行能力,减少了老人排队时间。

  村民叶银江说:“有时候来得早一点,还没有开饭,可以看看电视,看看书。”

  除了数字赋能乡村建设外,园周村还部署了“文旅兴村”战略,将山水资源与黄帝文化深度融合。石长城、滴水岩石窟等景点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次,民宿、农家乐等业态也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

  卢兴赵说:“我们接下来要争创5A级景区,目前先农文化园和黄帝文化园建设工程已进入图纸会审和招标阶段,共富项目豆腐工坊的建设也在落实中。”

  康乐中心内的图书角

  前黄村:

  红绿交融 革命老区焕新颜

  作为我市红色革命老村,前黄村保存着李立卓、李立倚烈士故居、革命联络站等遗迹,“前黄双英”的革命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近年来,前黄村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优势,推进农房改造工程,腾出土地6700多平方米,筹集资金1600万元,加快转型发展红色产业。

  据介绍,前黄村红色研学基地入选了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每年接待学生、党员6万多人次,红色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红色经济”。

  前黄村文化礼堂、革命博物馆管理员吕传印说:“经这几年未来乡村建设,我们村变化很大,参观的人也很多。”

  此外,前黄村是省特色精品村、省“一村万树”示范村、省3A级景区村。在未来乡村建设过程中,前黄村还进行了数字化改造。

  前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定是说:“数字化就是要不断地提升我们对村庄的管理水平。现在我们村基本上监控全覆盖,出租房全部安装了烟感器,老年人戴上了智能手环。”

  此外,前黄村还把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结合,明确以“一个主题、二个结合、四个工程”为目标,推出“红+绿”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建成千亩美丽田园,种植马家柚、向日葵等经济作物,前黄村已形成“春赏油菜、夏观荷花、秋跑稻田”的生态景观带。

  李定是说:“我们以未来乡村打造为契机,谋划乡村发展,开展红色研学和生态研学,提升了人居环境。下一步,我们将从发展村集体经济入手,加大农房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

  革命战士Q版塑像

  端岩村:

  垃圾分类 文旅融合助共富

  端岩村是我市美丽乡村,先后被评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省级宜居示范村、金华市村庄整治示范村、金华市森林村庄。

  在端岩村垃圾分类收集驿站,垃圾分拣员俞梅秋正在将收集的垃圾再归类,把铁罐、纸板、塑料瓶等按12个种类分门别类投入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的“焚烧垃圾”和湿垃圾用垃圾运输车运走,整个垃圾站基本闻不到异味。

  俞梅秋说:“以前垃圾很多,现在数量减少了,村民垃圾分类也分得很好。”

  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端岩村经过多次探索实践,总结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垃圾分类“端岩模式”。通过源头指导分类、精细二次分拣、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推动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该村每日外运处理的垃圾量从100公斤降到15公斤,成为人均日产生活垃圾只有38克的垃圾分类“网红村”,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垃圾分类“网红村”出名之后,如何将“网红效应”转化为“美丽经济”是村里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端岩村以垃圾分类文化为载体,依托周边杨溪湿地和岩宕景观资源,不断拓宽文旅路径,建起了集餐饮、民俗于一体的综合体以及配套的研学基地,每年吸引上万人次前来学习参观、旅游消费。

  端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俞海说:“我们计划结合周边的资源,布置一些新场景,把低碳研学与生态湿地、美丽田园结合在一起,吸引更多学生、社会团队到我们村来,也增加村民的收入。”

  游客体验垃圾分类趣味游戏

  ■延伸阅读

  未来乡村是什么

  从广义上看,未来乡村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是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环境、美丽经济叠加的新形态;而从狭义上分析,未来乡村是指立足乡村资源特色、地域禀赋、产业优势和人文特征等元素,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突出、环境优美、服务便捷、智慧互联、整体智治、共同富裕的,引领乡村发展方向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

  在明确了未来乡村定义的基础上,浙江各地根据本地区乡村发展实际情况,相应地提出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需要达成的目标,大体可以用两点进行概括:

  以“人本化、田园化、科技化、融合化”作为建设乡村未来社区的四大价值坐标;

  构建一套以“未来文化、生态、建筑、服务、交通、产业、数字、治理、精神”为重点的“九大场景”。

  从未来乡村的两大目标出发,浙江对于未来乡村计划的实施充满希望。同样,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浙江作为先行者在如何打造未来乡村尤其是场景建构上颇有建树。

  自2019年浙江启动未来乡村试点建设工作以来,经过了长期的摸索过程,各地在将未来乡村付诸于实践的同时,还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和标准。“九大场景”就是从涉及文化、生态、数字、服务等角度出发,为未来乡村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构建目标和具体的努力方向。            融媒记者 许诺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乡村·遇见 00004 逐梦共富 智享未来 2025-03-10 永康日报2025-03-1000006;永康日报2025-03-1000007;永康日报2025-03-1000008;永康日报2025-03-1000009;永康日报2025-03-1000011;永康日报2025-03-1000010;永康日报2025-03-1000012;永康日报2025-03-1000013;永康日报2025-03-1000014;永康日报2025-03-1000015;永康日报2025-03-1000016;永康日报2025-03-1000017;永康日报2025-03-1000018;永康日报2025-03-1000019;永康日报2025-03-1000020;永康日报2025-03-1000021;永康日报2025-03-1000022;永康日报2025-03-1000023;永康日报2025-03-1000024;永康日报2025-03-1000025 2 2025年03月10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