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重点提案
(上接6版)
6号
提案
关于恢复“永城八景”,助推永康文化添新彩的建议
提案人:应芳蒙 领办市长:何丽平 督办主席:陈梅娅 经办人:周巧诤
去年以来,我市聚力实施“五战双强”行动,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丰富高品质文化服务供给,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然而,目前我市拿得出手、叫得响亮的文化品牌还不够多。如曾经广为流传的“永城八景”的恢复与活化还存在短板。如何推动文化和城市更新、文化和传承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深度融合,充分展现永康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建议:
一、 融入空间布局,打造文化“新地标”。在老城改造、城市更新的关键节点和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融入“永城八景”文化特质,彰显永康城市更新独特的“文化韵味”。可以考虑挖掘“永城八景”文化内涵,提前规划,渐进式植入八景历史文化元素,塑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风貌特色。
二、分段有序推进,构建文化“新地图”。选定“永城八景”原址后,在其附近建碑并刻上八景诗,同时设计“永城八景”历史建筑点位保护标志牌,以中英双语介绍并镌刻二维码以便检索。在南苑区块等区块的更新过程中,选点建设松石园,重拾永康松石文化的历史与魅力。
三、活化恢复利用,培育文化“新品牌”。以“永城八景”为宝贵素材和灵感来源,大力推动传统心传口授与现代科技手段融合,再现各时期永康的人文风情,重温那些即将淡出人们视野的永城人物故事。同时激励更多的文化创意,以更生动的方式和产品,提升我市“永城八景”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通过名人采风调研、制作宣传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文化资源等宣传手段打响“永城八景”知名度和影响力。
7号
提案
关于推动“直播+平台+跨境电商”三位一体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顾峰峰 领办市长:魏斌聪 督办主席:童宇明 经办人:吴小雅
近年来,我市在跨境电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推动“直播+平台+跨境电商”三位一体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与激励。加快制定和完善“直播+平台+跨境电商”发展的滴灌政策。设立跨境电商发展专项资金,对跨境电商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财政激励,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设立专项基金或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投入。
二、构建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直播、平台与跨境电商功能,构建集商品展示、交易撮合、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对跨境电商产业园的选址、建设、配置等,定标准、抓管理、重实效,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更多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三、优化物流与仓储布局。以永康东站海铁联运班列业务为突破口,全力打造金华国际陆港第三极,加速永康海铁联运市场发展。加强与国内外物流企业的合作,拓展国际物流线路,构建高效畅达的跨境物流网络。加大对集货仓等仓储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四、培育专业人才与团队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与实战经验的跨境电商与直播电商人才。通过政策激励和人才引进计划,吸引跨境电商平台、行业领域高端人才来永工作,为五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深化产业融合协作。鼓励五金制造业企业与直播平台、电商平台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直播场景与电商平台专区。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五金直播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携手跨境电商平台方、MCN机构及其他相关第三方运营主体,推动各方深度合作,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在主流电商平台设立永康五金专区,集中展示并销售永康五金产品,大幅提升产品曝光度与销售业绩。
8号
提案
关于激发“生”的意愿,解决“育”的难题的建议
提案人:程晨 领办市长:吕建 督办主席:卢轶 经办人:应献
当前,我市户籍人口已从“增量发展”转为“减量发展”。2017年以来,出生人数连续下降。2023年,全市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02。如何完善生育支持体系,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为此,我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保障。要加大财政鼓励,尽快依据孩子数量与经济状况分级发放育儿补贴。此外,要拓宽子女教育、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范围,给予育儿家庭购物税收优惠或消费补贴,降低多孩家庭生活成本。要加大保障权益,人力社保等相关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化“被动履职”为“主动监管”,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对孕产期、哺乳期女职工关于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方面的特殊劳动保护。
二是加大养育支持。要规范家政市场,相关部门制定适合的月嫂服务人员等级标准,并制定相应价格区间。同时,加大对家政公司的监管力度。深化普惠托育服务,发挥公办幼儿园优势,鼓励开办托班招收2-3岁婴幼儿。发挥未来社区“一小”场景应用,加大民办托育机构政策支持,增加对社会力量办托的补助力度。
三是保护生育能力。要加大科普宣传,积极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适龄婚育,把握生育的黄金期。要强化医疗支撑,加强男性、女性生殖内分泌科专科建设。
9号
提案
关于推进在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提案人:李炀炀 领办市长:吕建 督办主席:陈梅娅 经办人:应献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出台《关于加强与改进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多项措施,也取得了成效。但在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依然严峻,仍需在构建家校社协同联动格局上持续发力。为此,我建议:
一、建立家长支持网络。依托学校推出强制性、常态化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引导家长学习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亲子沟通、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依托社区学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等区域型公共服务阵地,帮助家长就近组建互助小组或小型社区支持网络,实现家庭教育“资源共享—问题共答—有难共帮”。
二、健全学校教育资源。除常规课程外,开好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挫折教育、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相关课程,并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需求,开设“点单式”青春健康教育课程,坚持五育并举,注重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为中小学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对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同辈互助机制,做到“人人懂心理,个个能互助”。
三、注重社会协同联动。大力开展心理科普宣传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四进”活动,破除学生与家长对心理疾病的病耻感,提高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接纳度和包容度。依托未保服务站镇街全覆盖优势,宣传用好12355青少年服务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载体,实现未成年人心理问题24小时全天候服务。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坚持内培外引,与相关心理学高校合作,畅通“本地人员到校培训、高校学子来永实习”渠道,注重培育引进儿童类社会组织,多管齐下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偏远地区支持,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凝聚部门强大合力,推动精神卫生医院等专业团队与学校、社区实现技术指导和双向沟通,完善“学校—医院”快速转介绿色通道机制,提升心理危机干预效率。
10
提案
号
关于加快我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吕宏伟 领办市长:陈伟强 督办主席:童宇明 经办人:夏华卓
我市作为五金产业经济强市,一度被誉为金华区域的工业重镇,拥有着辉煌的工业历史。而如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为此,我建议:
一、创新融合模式。企业要积极探索创新融合模式,打破传统的产业边界。可以通过产业链整合、平台化运营等方式,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例如,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将制造企业、服务企业、供应商、客户等各方主体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配置。在这个平台上,制造企业发布生产需求,服务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客户提出个性化的需求,各方共同协作,实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转。
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推动两业融合的核心动力。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要加强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同时,要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对于服务企业来说,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拓展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通过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未来工厂和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和智能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为客户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加客户的忠诚度。供应链协同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模式。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资源,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运作。通过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服务,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来源。
融媒记者 童英晓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