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乡村·遇见

巧用资源 “变身”发展

巧用资源 “变身”发展

文化礼堂赋能乡村振兴

  巧用资源 “变身”发展

  文化礼堂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礼堂,作为乡村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不仅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输送充实的精神食粮,同时也引领乡风文明新潮流。古山镇前黄村、西溪镇桐塘村、江南街道园周村充分利用村文化礼堂,开展各种活动,赋能乡村振兴。

  前黄村文化礼堂:

  弘扬红色文化的载体

  在前黄村文化礼堂,村民们正在观看电影《前黄双英》。“电影放的是村里以前的历史,里面的场景和人物很熟悉,感觉革命烈士的事迹很光荣。”村民颜美霞自豪地说。

  从2020年起,前黄村陆续拍摄了红色革命题材电影《前黄双英》、红色廉洁电影《立倚卖牛》、微电影《前黄英豪》,创作了前黄村歌《红色前黄》。在日常生活中,前黄村经常在文化礼堂开展“我们的村晚”“红色电影节”“乡村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村民、游客在文化礼堂不仅可以了解红色历史故事,还能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此外,前黄村还通过收集村民保存下来的老物品,进一步丰富村里革命故事的历史脉络。这些老物品,不仅为村文化礼堂、革命博物馆等文明实践阵地增添了新的内容,也让红色文化更加鲜活、立体。

  前黄村文化礼堂不仅仅是一个红色教育的平台,也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阵地。礼堂内设有展览区、宣讲区、活动区、图书区等多个功能区,充分体现了“一站+多元”的阵地建设理念。

  通过文化礼堂的建设,前黄村红色革命村的特色更加突出,先后获得浙江省中小学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去年,前黄村文化礼堂还被评为浙江省金牌五星级文化礼堂。

  村干部吕桂文说:“接下去,我们会组织村里的文艺队,继续挖掘村里红色历史,用文艺的形式讲好村里的红色故事,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桐塘村文化礼堂:

  摇身一变成取景地

  走进桐塘村文化礼堂,好像穿越到了民国时期的老剧场,仿古戏台、木制长椅、阶梯式的观众席等,让文化礼堂充满了历史的韵味。

  桐塘村村委会副主任吕廷龙说:“这些场景是剧组搭建的,剧组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布置,我们提供场地。”

  10年前,西溪镇凭借毗邻横店的优势,加上周边原生态的山水资源,成功打造了西溪影视基地,吸引了很多剧组前来取景拍摄。桐塘村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村庄资源发展影视产业,对村里的文化礼堂进行升级改造,出租给剧组,增加村集体收入。

  文化礼堂变影棚后,带动村民老房子出租。“剧组需要老房子的场景,我把我家楼上两间、楼下两间老房子出租给他们用,增加了我们的收入。”村民吕兰叶说。

  “我们村文化礼堂一年收入三四万元,剧组多的时候有10多个。剧组来村里取景,提升了我们村的知名度,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游玩。”吕廷龙说。

  园周村文化礼堂:

  丰富文化业态促增收

  园周村文化礼堂占地800多平方米,里面配备了大型多媒体活动室、数字村史馆和小型文化活动室等,并安排了专职管理人员。

  文化礼堂建成以来,还陆续安装了电子大屏、小型数字播放器、音响设备等先进设施,并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能够满足理论宣讲、文艺节会、培训授课等多种活动的需求。

  园周村党支部书记周双政说:“我们村的产业是多样化的,在文化艺术方面,去年我们舞台租用收入就有30多万元。”

  融媒记者 曹润鑫 程卓一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乡村·遇见 00003 巧用资源 “变身”发展 2025-02-25 永康日报2025-02-2500016;永康日报2025-02-2500017;永康日报2025-02-2500018 2 2025年02月25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