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喜欢家里来客或走亲访友
能蹭一碗浇头面尝一尝
儿时喜欢家里来客或走亲访友
能蹭一碗浇头面尝一尝
娇娇:
前几天去亲戚家吃了一碗面,瞬间唤醒我沉睡在记忆中的那一碗面。
主持人:
你记忆中的面有什么特别吗?
娇娇:
浇头面。在儿时的记忆里,浇头面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味。家里来客,先烧碗浇头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有做工师傅上门,烧碗浇头面表示主人待客的热情和尊重。我们这些孩子最喜欢家里来客人或跟着大人走亲访友,能蹭一碗浇头面尝一尝。
主持人:
是不是很久没吃浇头面了?
娇娇:
是的,平时煮面加个煎蛋就很不错了。浇头的菜品看主人家的条件来配,一般新鲜瘦肉丝、鸡蛋丝、豆腐皮、黄花菜、香菇、虾干,这几样是必不可少。季节不同,配料也有所不同。
主持人:
怎么变化?
娇娇:
如春天切株鲜笋,浇头面就有了春天的味道。夏天有了茭白,这碗面多了几分爽口。做浇头面,农村妇女基本上都很娴熟,从橱柜里拿出豆腐皮、香菇等配料切丝待用。切丝也是个技术活。我外婆的刀工很细腻,切出来的豆腐干丝、鸡蛋丝、茭白丝,丝丝精细、匀称,像是用尺子量过的一样。
主持人:
一碗浇头面,不仅藏着烹饪者千丝万缕的爱,还有热情的待客之道与淳朴的民风民俗。
娇娇:
是的。儿时觉得打鸡蛋的声音是最好听的声音。油锅烧开,“嗞啦嗞啦”几声,锅里飘出浓郁的蛋香,蛋液经过主妇的巧手一摊,一张金黄细薄的鸡蛋皮就从锅里出来了,放在瓷白的圆盘里待凉切丝。不怕麻烦的主妇还会切块瘦肉剁成肉末,先炸几个小肉丸作陪。等肉丸成型,再放上笋丝炒一炒,笋丝放在热油里炒一下去其涩味。接着放上黄花菜、香菇、豆腐皮等各种配料,加上盐、酱油等调味品,翻炒均匀。
主持人:
光是这些就足够让人垂涎三尺了。
娇娇:
嗯,鼻息之间全是浓浓的香味。等炒到香味四溢的时候,倒上开水,盖上锅盖再焖烧几分钟,让各种食材的浓汁与开水交融,待锅里冒出白色的水蒸气,揭开锅盖,把这些浇头舀进大瓷盆里。锅里再倒进清水烧开,放进几把面,等面浮上来,上下翻腾几下,即捞出盛进碗里,上面盖上大半碗的浇头,每一口都能感受到丰富的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