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采石场变身“网红”旅游地
石柱派出所施策护航乡村发展
![]() |
![]() |
![]() |
![]() |
![]() |
废弃采石场变身“网红”旅游地
石柱派出所施策护航乡村发展
白鹭翩跹的杨溪湿地,蜿蜒崎岖的铜山古道,气势恢宏的岩宕集群……舟山镇的美丽乡村好风光,吸引各地游客纷纷来此打卡。自全面实施生态警务工作以来,市公安局石柱派出所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全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公安增值化服务。
生态警长带领生态义警队开展巡逻
民警在岩宕群设置安全警示牌
民警在杨溪湿地巡逻
民警对游客进行安全劝阻
民警在岩宕群开展检查
警务前移 构建生态治理防线
舟山镇是石柱派出所辖区最远的乡镇。为了能够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服务,2020年以来,石柱派出所陆续在舟山镇设立了舟山警务站、新楼警务站、杨溪水库警务站,把警务工作前置,做好巡逻防控、纠纷化解、生态修复、服务群众等工作。
刚成立时,警务站常常会收到群众举报,说晚上经常有车开进村里倾倒建筑和生活垃圾,把昔日的采石场变成垃圾山,致使附近的村民苦不堪言。
了解情况后,石柱派出所便迅速成立了生态巡逻队,与村干部一起设立“禁止倾倒垃圾”的警示牌,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和劝阻。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非法倾倒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
据石柱派出所负责人介绍,警务站运行至今,他们不断调整优化职能体系,科学配置警力资源,如今已逐步成为生态警务的前哨站,不仅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开展生态保护工作也更方便了。
协同共治 激发生态旅游发展活力
10余年前,基于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素有“条石之乡”的舟山镇关停所有采石场,不少村民因此失去了收入来源。因地处杨溪水库水源保护区内,亦不能发展工业。然而,废弃的采石场留下了一汪汪清澈碧蓝的人工岩塘和一座座恢宏壮观的山崖岩壁,形成了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大型岩宕群。
为帮助开展生态修复和隐患排查工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石柱派出所也积极投身到了这场乡村共富道路的探索中。他们在辖区设立生态警长6名,吸纳护林员、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组建生态义警队伍,高效整合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等部门组建生态共治队伍,推动生态保护由“分管”向“共治”的转变。近一年来,他们共联合开展巡山巡水50余次、生态宣教20余次,救助野生动物10余次,调处涉土地、山林纠纷10余起。
“近两年,原本废弃的采石场变成了‘网红’旅游地,游客们都称之为‘永康小冰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每个节假日都会有警察带着义警雷打不动地过来担任交通指挥员、安全劝导员、环境保护员,真是帮了我们村不少的忙。”舟山镇里木坦村村干部感慨地说。
科技赋能 探索生态保护智治模式
“别看这水面平静,最深的水池有30余米,拍照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垃圾随手带走,共同守护这绿水青山。”1月14日下午,民警徐文波通过综合指挥室的智慧大屏发现岩宕群的人流量激增,便立即带领生态义警队赶往现场,一边对游客进行劝阻,一边呼吁群众保护生态。
作为舟山镇片区的生态警长,徐文波一路见证了这场生态蝶变之旅。聊起自己的辖区,他如数家珍:“村里没修路前,去岩宕巡逻一圈都要花上大半天,现在不仅车巡方便,还联合乡镇用上了无人机,巡逻防控、喊话劝导、生态监测、突发救援……这些警务工作更高效了。”
眼下,正值森林防火关键期,一架警用无人机缓缓升空,开始日常巡林防火工作。通过全方位拍摄和实时传送的林区影像,民警可以清晰地捕捉林区中各种动态信息,对永康市和缙云县交界处周边山林实现全流程巡查。
“我们将持续以生态警务为引擎,追求实现共富目标,结合‘冬季行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让乡村的山更青、水更绿,生态旅游更红火。”石柱派出所所长胡海平说。
通讯员 厉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