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社会·讲述

章时迁:
特立独行的农业“周伯通”

  章时迁:

  特立独行的农业“周伯通”

  他是曾经在五金厂谋口饱饭的打工仔,他是如今叫得响名气的“鸭蛋大王”、养鱼大户,他也是旁人眼中条件变好了却仍然住着小破屋的“怪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年58岁的草根农民章时迁在永康扎根30余年,在广袤的乡村田野间,书写自己的农业故事。

  讲述人:

  章时迁,农业养殖户

  一个鸭蛋卖出100元

  我老家在杭州淳安的一个小山村,以前那边条件非常不好,日子过得很艰苦,于是我就出来讨生活了。

  “打铜打铁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是永康的一句俗语,但这句话说得一点都不夸张。在我们那种犄角旮旯的地方,也有永康人来钉秤,再加上出来打工的人说永康这边厂子多,就业机会也多。于是,1991年我就过来了,几年后,我有事回了老家。1997年,我带着老婆再次来永康打工,一直呆到现在。

  当时我在五金厂打工,管饭管住宿,不用再愁温饱问题。看着一个个勤劳的永康人发家致富,我的想法慢慢发生了转变:我也能吃苦,为啥不能自己当老板?1999年,我离开五金厂,自己搞起了养殖。因为老家的鸭子品种好,我就把淳安的鸭子带到永康养殖,卖起了鸭蛋。

  起步阶段也够呛,由于缺乏技术经验,刚出壳的小鸭成批成批地死掉,损失惨重。后来鸭子会养了,但鸭蛋卖不出去,我就绞尽脑汁想办法。

  大约在2001年,有段时间永康江水葫芦泛滥,成片成片地生长,影响水质环境。但是水葫芦可以当鸭饲料,我就把3000多只鸭子赶进永康江吃水葫芦。鸭子吃得开心,水葫芦得到了清理,两岸的群众也看得津津有味。从此,我的鸭子就一举成名,鸭蛋在永康也打开了销路。当然了,现在谁再带一群鸭子进永康江,出不出名我不知道,罚款是少不了的。

  2005年,永康办第一届农展会,当时农业部门的领导说,老章你的鸭蛋不错,也来参加嘛,给你留了个摊位。我心想,不去白不去,反正摊位不收钱,卖出一个鸭蛋就纯赚一个。我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估计在武义的人都听到了。

  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展会,生意好到不行。一个上午,鸭蛋全卖光了,下午我就逛到别人的摊位嗑瓜子去了。第二天生意依然很火爆,抢购的人还是很多,要不是我留点神,我坐的板凳也要被抢走了,永康人民太热情了。

  后来,我每年都参加农展会,我还创造过在农展会上一个鸭蛋卖出100元的纪录。按照年轻人的说法,那些年我就是农展会上的流量担当,我在哪,哪就是C位。之后,我的鸭蛋入驻了世纪联华等连锁商超,还慢慢走出永康,越卖越远。这个我就不展开说了,再说就让人怀疑我拿你们报纸打广告了。

  用工业的思路做农业

  鱼鸭共养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除了养鸭外,我还在鱼塘投放了鱼苗。我走的是生态养殖路线,给鸭子喂螺蛳壳,拿知了壳喂鱼,这些都是好东西。吃知了壳的鱼虽然没有吃饲料的长得快,但是鱼的线条会更好看,肉更紧实,口感也更好。冬天没有知了,我就进菜枯,处理之后喂鱼。该花的钱就要花,农产品的质量不是靠省出来的。

  前些年,要扩大规模,我把鸭子养到丽水去了,在永康这边以养鱼为主,附带的副业也成了永康这边的主业。说到养鱼,就不得不提捕鱼。一般养鱼户都是采用人工捕鱼、人工装车的方式,而我想用工业的思路做农业。我在收网后,用吊机将鱼吊进运装车。机械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捕鱼的效率,也减少了很多人力成本。我现在这口鱼塘差不多有50亩,养殖了大头鱼、草鱼、螺蛳青等,一网下去能捕5000多公斤鱼。

  我一个外地人,为啥在永康能把农业搞得好,品质是一方面,老百姓的帮衬也是一方面。如果说鸭子是我的吉祥物,那永康的老百姓就是我的衣食父母。

  从老家务农到在永康搞农业,事业做得再大,我也是个农民,这一点永远不会变。话说回来,虽然我是个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但我心里明白搞农业要思路清的道理。养鸭也好,养鱼也好,都是这个理。做人不能贪心,但做农业肯定是既要又要,数量和品质要两手抓。当然也不能耍小聪明,把顾客当傻瓜。心正了,产品才会好。我要是拿不新鲜的、半死不活的鱼来卖,今天可能赚得半夜做梦也会笑,接下去就要哭到过年了。千万别做“一锤子买卖”。

  章时迁居住的小棚子

  章时迁和老伴

  开心的“老顽童”

  我朋友经常问我,现在条件好了,钱也赚到了,为什么还住在鱼塘边的小棚子里?说实话,这么多年一步步走过来,吃了不少苦,当下的生活方式我已经很满足了,而且我喜欢在乡下生活,乡下的日子更加简单、充实。养鱼对我来说,就像养生,有空我就钓钓鱼,图个乐子。农业是搞不到头的,一眨眼,我和老婆在永康也快30年了,她对我的支持那是没话说的。不管做什么,她就简单的一句“听你的”。我觉得我俩之间也不懂浪漫、爱情啥的,就是平平淡淡过日子。

  你说每次见到我都乐呵呵的,好像没啥心事,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人物“老顽童”周伯通一样。其实,烦心事当然也会有,但不会因为你哭丧着脸,事情就能自行解决,笑总是比哭好吧。遇到坎坷或难处,过去了就是风平浪静。谁的日子能一直一帆风顺的?你说我这样讲有没有道理。

  前些年我身体不好,做过心脏手术,所以现在我打算再干两年,到60岁就正式退休。不过,就算我明天退休,今天我也要把事情认认真真地干完,有始有终嘛。出来打工的时候,我还是个小毛头,半辈子留在永康,现在头发也白了,人家说什么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少年是不可能了,不过,归来肯定是要归来的。我准备退休后,就回淳安老家享福,现在我们国家发展越来越好,老家那边也建设得很漂亮了。

  你看老家电话又打来了,家里人又要问我年后什么时候回去。我每年都在这里过年,因为太忙了,没时间回家。这边事情那么多,有四只狗要喂,哪里走得开?等清明节,我们再回去。

  ■记者旁白

  我们喜欢听老章说话,他爱讲大道理,但不会让人反感,因为他的大道理土得掉渣;他爱谈生意经,但没有专业术语,因为他的商业秘诀是做人要踏实;他爱谈天说地,但又不会让人感觉是个话痨,因为他闲聊的落脚点是生活。

  和我一起采访老章的记者张曼欣说,老章很可爱,每次采访,他都会一边递来一张椅子,一边因为条件简陋说声“不好意思”。而对于12年前第一次采访老章的我来说,他是特别真实的人。

  中秋节,我要回老家,他会特地赶来城区,往我车上塞一只鸭子后,扭头就走。鸭子半道在车上排泄,我“品”了两小时高速路程的“鸭屎香”。我采访完他准备走的时候,会从车里搬出两箱饮料往他棚子里一扔,就笑嘻嘻地跑掉。每年,我们都像牛郎织女般见一次面,名义上是采访老章,实则是来充电的。这次采访我们坐在鱼塘边简陋的棚子里,烤着火,对面是老章和他的老伴,屋外则是美得有些不真实的夕阳余晖……

  口述/章时迁

  整理/融媒记者 陈旭东 张曼欣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讲述 00003 章时迁:
特立独行的农业“周伯通”
2025-02-07 永康日报2025-02-0700012;永康日报2025-02-0700010;永康日报2025-02-0700011;永康日报2025-02-0700009;永康日报2025-02-0700013;永康日报2025-02-0700015;永康日报2025-02-0700017;永康日报2025-02-0700018;永康日报2025-02-0700021;永康日报2025-02-0700024;永康日报2025-02-0700022;永康日报2025-02-0700025;永康日报2025-02-0700014;永康日报2025-02-0700016;永康日报2025-02-0700019;永康日报2025-02-0700020;永康日报2025-02-0700023;永康日报2025-02-0700005;永康日报2025-02-0700026;永康日报2025-02-0700007;永康日报2025-02-0700008 2 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