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新春走基层 我们归

文章导航

不畏艰辛踏上归途 只为与家温暖重逢

有一种幸福叫回家过年

  不畏艰辛踏上归途 只为与家温暖重逢

  有一种幸福叫回家过年

  春节永恒的核心在于团圆,它凝聚着浓厚的“年味”。无论人们身在何处,离家多么遥远,都会历尽艰辛地踏上归途,只为回家过年。因为,对每个人来说,回家过年就是一份无与伦比的幸福。

  游子归乡 喜看家乡旧貌换新颜

  “前两天,我们去武义享受了两天悠闲时光。明天家族聚餐,我们打算一起去岩下老街看看。我们还想去重修后的西津桥走一走……”1月31日,金晓干徐辉夫妇向记者分享着过年的点滴欢乐。

  “我们刚从江南街道皇渡桥村的老宅回来,看到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真的很高兴。事实上,每次回永,我们都能明显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蝶变。”金晓干说。他在上海从事汽车电子信息领域相关工作,是胎压监测系统国家标准起草人之一。他觉得永康在电子信息方面发展得非常好,比如电动工具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等。这与企业家的思想观念变化有很大关系。在他看来,这离不开永康人骨子里的钻研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永康是农机生产基地。前不久,我与一家农机企业工程师交流时,他们有意向将新能源引入拖拉机生产中。现在,大家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已越来越高,甚至开始自己动手制造新事物了。这在我看来是非常大的变化。”金晓干说。

  金晓干的妻子徐辉从事网络通信工作,也是文学爱好者。自1994年两人结婚以来,她几乎每年都陪着爱人回永康过年。30多年的过年路,她不仅留存了很多温暖瞬间,也见证了永康这些年来的蓬勃发展。

  “要说变化最大的,我觉得是交通的变化。以前我们回来过年,要火车转大巴再骑自行车才能回家。现在,上海到永康两个多小时直达,方便多了。”说起永康的变化,徐辉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这些年,我们走过不少村落,像古建筑保存完好的舟二村、青砖灰瓦的芝英古镇、有着精美剪纸博物馆的雅吕村等。每年回永,我都能见到多彩的文化。如去年新打造的岩下老街,还有华溪春潮,都令人惊艳。”徐辉说。她最钟爱的还是西津桥,红灯笼高高挂起,老人们坐在竹椅上聊天、下棋、唱曲,无论是漫步桥上还是静坐远眺,都能感受到无比的惬意与宁静。

  金晓干徐辉夫妇回老宅留影

  留永过年 全家一起准备年夜饭

  安玮一家在看央视春晚

  安玮一家在吃年夜饭

  “这是我们第一次留永过年。”1月28日,在象珠镇东圆村的出租房里,来自湖北恩施的土家族女孩安玮身着新衣,与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

  记者看到,出租房的门口贴上了对联,墙壁上、窗户上也贴着“福”字。

  “从我上幼儿园起,我们一家人就来永康工作了。”安玮的妹妹说,“第一次留永过年,心情特别激动。我们计划春节期间去爬方岩山,再逛一逛岩下老街。”

  安玮的父母在永康已有十多年。“对于我们来说,永康早已是第二故乡,见证了三个孩子的成长。”安玮的母亲说,在这里,她和丈夫都找到了别样的温暖,心里有了归属感。考虑到安玮的爷爷年纪大了,来回奔波辛苦,一家人就留永过年。

  太阳西落,一家人开始为晚饭忙碌起来。安玮的父亲忙着洗菜切菜,母亲则挥动起锅铲,一道道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菜肴端上了餐桌,有红烧大虾、红烧鱼、土鸡汤等。

  “平时只要有空,父母就下厨给我们做好吃的。”安玮说,父母做的菜比酒店的菜更合胃口。

  丰盛的菜品摆满餐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的是家乡味道,品的是年味记忆,享的是幸福团圆。

  “唯一遗憾的是亲戚朋友都在恩施,不过我们可以视频电话交流,在哪儿过年都一样。”安玮的妈妈说。

  人间至味是团圆。作为我国的传统习俗之一,年夜饭对于这个土家族家庭而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无论身处在何方,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就是过年最大的意义。

  另辟蹊径

  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

  “母亲年纪大了,不喜欢去城里过年。因此,我们更倾向于找一个空气清新的村子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今年,我们去武义县泉溪镇的白革村过年。”坐在车上,在杭拼搏的永康人吕煊和82岁的母亲朱爱芬脸上挂满了笑容。

  2月1日(正月初四)早晨,小雨轻轻打在白革村村口的古城墙上,门口“白革秀丽”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见。厨房里传出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吕煊在厨房忙前忙后。另一边,朱爱芬仔细地整理着儿子的床铺,抖落灰尘后给他换上了崭新的床单和被套。

  “其实,我年纪这么大了,在哪过年都一样。儿子比较注重仪式感,找了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陪我一起过年。”朱爱芬说。

  没过多久,一盘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陆续摆满了整张餐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吃喝喝,欢声笑语回荡在白革村上空。

  吃完饭,吕煊和母亲坐在屋外的长廊里聊天。小雨在他们旁边滑落,点点滴滴的家长里短变成了袅袅升起的茶香,氤氲缭绕着幸福祥和的梦。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过年。阔别一年,这位出门在外的“永康游子”带着对故土的思念与期盼,迎来了属于他的幸福团圆年。

  吕煊说,今年回家影像最深的就是老家西溪镇西山村的变化。

  “每次回家,我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2024年变化最大的就是村里的基础设施。”吕煊告诉记者,2024年,村里结合本土化的旅游业提升村居环境,除了文化礼堂外,还建起了许多带有乡土风情的“文旅地标”。这些变化让人感到欣慰的同时,也让村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2024年,邻居家的房子全部租完,租金还涨了不少,这样的变化让村里人都很开心。”吕煊告诉记者。

  “我们打算去城区逛一逛,带母亲去园周村走一走,感受新年的氛围。”吕煊说。

  “农村的年,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却有着最纯粹的快乐和最真挚的情感。”吕煊说,在这里,时间都慢了下来,让他和母亲能够好好品味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团圆。

  吕煊和母亲坐在屋外的长廊里聊天

  融媒记者 潘燕佳 胡美樱子 陈宏宇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新春走基层 我们归 00007 有一种幸福叫回家过年 2025-02-05 永康日报2025-02-0500007;永康日报2025-02-0500009;永康日报2025-02-0500011;永康日报2025-02-0500012;永康日报2025-02-0500013;永康日报2025-02-0500015;永康日报2025-02-0500017;永康日报2025-02-0500019;永康日报2025-02-0500022;永康日报2025-02-0500018;永康日报2025-02-0500023;永康日报2025-02-0500024;永康日报2025-02-0500010;永康日报2025-02-0500014;永康日报2025-02-0500027;永康日报2025-02-0500029;永康日报2025-02-0500030 2 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