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代表团履职尽责 唱响“开发区好声音”
紧扣民生献良策 畅谈发展绘蓝图
![]() |
![]() |
![]() |
![]() |
![]() |
紧扣民生献良策 畅谈发展绘蓝图
经济开发区代表团履职尽责 唱响“开发区好声音”
市两会期间,来自经济开发区代表团的人大代表们汇聚一堂,从听取审议各项报告到畅谈未来发展。他们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锚定建设世界五金之都和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标,从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发展、交通路网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经济开发区乃至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代表团建言献策
推广“潮汐摊位”
应明(经济开发区人大工委主任)
对于流动摊贩的管理,光靠驱赶和取缔杜绝不了占道经营情况的发生,也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刚柔并济、疏堵结合。开设流动摊贩固定经营摊点(即“潮汐摊位”),既方便企业员工就餐,解决因占道经营造成的交通堵塞问题,还能减轻相关部门的工作压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为此建议:为对“潮汐摊位”进行规范管理,建议对入区摊贩做好健康证、食品安全等审查,对于长期在试点附近摆摊、多次被处罚的摊贩或残疾人、贫困家庭等困难群众实行优先申请入区政策。入区摊贩由第三方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各部门做好检查和监督工作;“潮汐摊位”试点内可实行积分制度,相关部门采取突击抽查的方式开展检查监督,对不遵守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消防安全、垃圾分类等相关规定的情况,扣除相应分数。每月累计扣除达到一定分数的摊贩将取消入区资格。
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黄威(泰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优化营商环境一直被认为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优化的根本指向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法治化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共有内涵,更是市场化的坚实保障,因此优化营商环境必须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为此建议:注重引导企业开展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各类报刊、线上平台等法治宣传载体,加强企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律知识、推进依法经营;在保障各类经济主体拥有同等发展机会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上下功夫,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保障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保护平等、发展机会平等,促进市场经济规范有序运行;加大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建设,让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前线,以优质法律服务,为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以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认证、进出口贸易等与企业关联性较强的专业服务为主攻方向,强化规范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和流程,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企业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法律需求。
拓宽龙川东路高镇路段
俞晖(永康市宏能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通畅的交通,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经济发展和百姓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市龙川东路高镇路段目前只有两个车道,早晚高峰经常堵车。特别是直行车辆需要等待几个红绿灯才能通行,右转车辆也必须跟随直行车辆到达路口才能右转。
为此建议:在考虑安全的前提下,拓宽或增加龙川东路高镇路段南向北车道,取消沿街店铺停车位,部分沿街店铺前的小平板改成机动车车道,以缓解该路段交通拥堵的问题;针对早晚高峰各个路口的堵车问题,相关部门要及时分析研判,及时调整道路建设方案,为居民出行带来便利;在道路建设时,合理预留道路扩宽的空间,以适应未来的交通流量增长。
打造全球化营销平台
开辟五金品牌新赛道
陈向阳(飞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经济等经营风险交织,特别受中美贸易加征关税的影响,企业如何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强化品牌竞争力?企业只有通过“走出去”,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快速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企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为此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在“政府+平台+协会+企业”四方协同下,打造全球化营销平台,通过实现人才、品牌、渠道、营销共享,有效化解企业“走出去”资源和经验不足的问题,赋能永康五金品牌出海;与境内、外专业展览机构、国家级商协会等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欧美、南美、中东等市场,协同行业协会、企业,举办永康五金品牌出海国外展会。在RCEP成员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设五金品牌展销中心,打造永康五金品牌之窗,擦亮永康五金金名片;加强与海外商协会沟通联系,为行业协会和企业牵线搭桥,在欧美收购国际知名品牌,进而获得目标市场的渠道资源、技术优势以及客户资源,从而提升企业在全球行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政府以优势重点产业的行业协会、企业为突破口,联合大专院校开展境外科研合作,设立海外营销机构平台,零距离对接海外客户,提升市场份额,形成“国际化研发,中国永康智造,全球化营销”发展格局,并逐步以点带面,带动五金特色产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永康五金特色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开辟五金品牌新赛道。
推动“两新”政策落实见效
胡树理(正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随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等国家“两新”政策陆续出台。这些政策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市企业淘汰落后老旧设备、高耗能等设备,引进高精尖设备以及自动化、数字化装备,积极打造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从而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但目前我市现有的技术改造、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以及信息化备案相关政策均设定了一定的门槛,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难以进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开展设备更新的积极性。
为此建议:市经信局、市发改局等部门加大“两新”相关政策以及我市相关智能工厂、技术改造、信息化项目等方面的申报培训。充分利用国家增量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及前期实施的增发国债、降息降准、减税降费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结合本地企业特点推出定制化信贷产品,鼓励融资租赁机构积极开展工业设备更新融资租赁工作;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阶梯化制定适合大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政策,灵活调整申报门槛;深化政企银战略合作,由政府部门牵头搭建设备更新供需对接平台,鼓励企业既做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也做“更新”设备和“换新”产品的供给方,引导企业深挖市场需求、丰富产品供给;推动企业与设备厂家、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培育一批既了解前沿技术,又能够快速上手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融媒记者 郑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