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构建老年教育“十五分钟学习圈”
银龄课堂让老年生活“有知有味”
![]() |
![]() |
![]() |
我市构建老年教育“十五分钟学习圈”
银龄课堂让老年生活“有知有味”
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1万。老年人的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应对老龄化问题,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那么,永康的老年人都在学啥?学得如何?近日,记者走进我市多所老年学校,实地探访我市老年教育开展情况。
资源整合显活力 课程丰富涵盖面广
近日,记者来到浙江开放大学永康学院,刚下车就发现许多老年人聚在一起讨论课程的话题。
“这几天我们学校正在举办教学成果展,同时‘暖冬’系列课程也受到很多老年人欢迎。”该校社区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我市老年教育主阵地,学校备受老年人追捧,教室经常“人满为患”。
记者随机走进一间教室,很快就感受到冬日里的热情。台上,老师在详细介绍甜品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台下,老年人一边认真听一边照着做……现场氛围十分温馨。
“除了烘焙班,我还带了美术班、手工班、器乐班等,班上的老年人学习热情很高。”该班班主任胡晨曦告诉记者,一些热门课程的名额推出5分钟就会被抢光。
随后,记者又走进其他教室。有的正在学习声乐知识,有的正在练习舞蹈,有的正在制作手工艺品……每个教室都有不同的主题,但相同的是老年人专心致志的神情和态度。
“来这里学习跳舞后,我感觉自己变年轻了。”70岁的学员姚美贞说,去年她刚从杭州回到永康,身边的朋友不多,自从上了老年学堂,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交到了很多新朋友。
和姚美贞一样的学员还有不少。烘焙班学员朱苏见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今年56岁的朱苏见报名参加了国画、手工和烘焙的学习,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
“很感谢政府给我们搭建这样的平台,让老年人可以聚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谈起在老年学堂的感受,朱苏见脸上洋溢着笑容。
事实上,姚美贞和朱苏见道出了很多学员的心声。近年来,我市的老年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迈进发展新阶段。当下,我市正在开展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持续加强统筹规划,向内完善机制、向外强化整合、向深挖掘资源,推动共建共享,不断提升老年教育资源统筹和供给能力,切实推动老年教育创优提质,让更多老年人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精神的充实。
网格体系顾大局 均衡发展各具特色
说起老年教育,很多人可能还认为只和城市居民有关。事实上,我市的老年教育早已在乡村生根发芽。
为有效破解乡村老年人“上学难”,我市将建设老年学校和老年学堂列为2024年民生工程。截至目前,我市完成了东城街道、象珠镇和古山镇3个老年学校规范化建设,建成标准化村(社区)老年学堂48所。
“只有真正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公共资源分布情况,才能把老年学校和老年学堂办好。”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进行学校选址时,工作人员会深入社区学校、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养老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场所,开展细致入微的实地调研,确保在综合考量公共资源分布状况与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定校址,让村(社区)老年学堂真正给老年人带来福祉。
截至目前,我市158所村(社区)老年学堂顺利开课,老年学位供给新增20900个,成功构建老年教育“十五分钟学习圈”。这一贴心举措使乡村老年人无需远行,便能畅享家门口的优质老年教育资源。
为了让老年教育真正长效性惠及农村老人,市社区学院充分发挥老年教育联盟的核心引领作用,携手14个镇(街道)老年学校,构建“2+14+N”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形成了“党建统领、多元参与、保障有力、资源融合、城乡均衡、充满活力”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实现了城乡老年教育均衡发展与活力迸发,为老年教育在乡村的长远稳健发展筑牢根基。
“2024年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金在老年教育资源整合上,就是为了给乡村老人们打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市社区学院相关负责人说,该院投入约490万元专项资金,聚焦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施优化与教学活动拓展等关键环节,全力推动“一校一品”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全市老年学校和老年学堂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聚焦“非遗艺术+乡村振兴”,开设特色课程近50门。
乡村振兴现成果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在芝英镇老年学校,一张张古琴为古城复兴奏出生动乐章;在东城街道老年学校,“十八蝴蝶”舞出了当地文化的灵动与魅力;在舟山镇舟二村老年学堂,“采茶舞”生动演绎了乡村居民采茶生活的诗意与风情……这些课程在很好地结合当地特色的同时,也为当地的老年人带来了不一样的精神享受。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不仅要考虑地方特色和群体喜好,还尽可能地结合乡村振兴,让老年人学的东西不仅‘好看’,还能‘好用’。”市教育局职成教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学且老有所为,是当前我市老年教育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
为此,有关部门积极进行联系推介、搭建平台,让老年人所学不再只停留在课堂上。在开耕节、桑葚节等多个农业文旅节会上,老年学员频频亮相,不仅展示我市老年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更向社会各界展现当代老年人的风采。
据了解,目前我市通过整合市老年大学、镇(街道)社区学校各类师资和课程资源,建立了老年教育师资库和课程库,建立了一支239人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涵盖书法、绘画、瑜伽、舞蹈、法律、插花、园艺、茶艺、器乐、摄影等类别,建成视频教学资源22个,编写校本教材43本……尽管如此,很多热门课程依旧是“一位难求”,可见当下老年教育之热。
老年教育事关国家老龄化战略,事关学习型社会建设,也事关千家万户。如何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旧是一个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融媒记者 胡锦
老年学员在表演敲大鼓(资料图片)
老年学员在烘焙课上认真学习
老年学员在舞蹈教室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