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大舞台 人人做主角
应胜男:期待更多新老永康人演绎永康故事
![]() |
群众大舞台 人人做主角
应胜男:期待更多新老永康人演绎永康故事
应胜男与小朋友在交流
作为我市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华溪春潮”春节联欢晚会不仅成为了永康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了展示永康本土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华溪春潮”迎来40岁生日之际,记者采访了“华溪春潮”历史上第一个女子群舞节目的演员、实验幼儿园园长——应胜男。她与“华溪春潮”的深厚情缘,不仅在其个人身上得到生动体现,还在她的家人和学生中不断延续。
百姓舞台绽放文艺之花
一段拍摄于1992年1月29日的第7届“华溪春潮”节目《方岩花儿鲜艳艳》女子舞蹈的录像,把应胜男的思绪拉回到30多年前,“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华溪春潮’,这次经历让我和‘华溪春潮’结下了深厚情缘,这份情缘还在不断延续。”
1991年,19岁的应胜男进入实验幼儿园任教。当时,第7届“华溪春潮”进入筹备阶段,应胜男被邀请参演女子舞蹈节目《方岩花儿鲜艳艳》。她回忆道:“这是一个弘扬方岩纸花文化的节目,所有演员都是业余文艺爱好者。大家利用工作之余,边琢磨动作边排练,投入了2个月的时间。”尽管当时排练条件简陋,但应胜男和她的伙伴们凭着对舞蹈的热爱,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让方岩纸花在“华溪春潮”舞台上绽放光彩。
参演“华溪春潮”,对参与者来说,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是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和文化娱乐方式。“‘华溪春潮’承载着传播和弘扬永康本土文化的使命,所有参与者都欣然为此付出。”应胜男说。
四十载见证芳华,“华溪春潮”已经成为永康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从早期的民间舞蹈《十八蝴蝶》《永康莲花》、男子群舞《走南闯北》、大型舞蹈《陈亮上书》《上方岩》等节目,到近几年的创意打击乐《五金合声》、微短剧《一代名儒程文德》……自创办以来,“华溪春潮”不断挖掘本土文化、创新演绎形式、拓宽传播路径,让永康的故事和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每一年都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永康好故事,希望这个传统能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永康。”应胜男说。
一家人接续春潮情缘
翻开应胜男的家庭相册,里面保留着其女儿参加2007年第22届“华溪春潮”大型舞蹈《和谐永康》演出时的照片。
“女儿从小展现出对文艺表演的浓厚兴趣,我就鼓励她去参加‘华溪春潮’。”应胜男回忆道,女儿一开始面对这么大的舞台很胆怯,为了增加她的信心,自己不停给予鼓励和肯定。后来女儿能够大胆上台演出,并连续参演多届“华溪春潮”,这让应胜男感到惊喜,“华溪春潮”既是孩子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也是实现个人成长锻炼的平台。
据了解,应胜男的爱人曾参演第20届“华溪春潮”男女生重唱《二十年后的相会》,到第40届“华溪春潮”正好20年。
一群人的20年,一座城的20年。“盼望到这时,我们能相会,这时的你,这时的我,这时成就令人欣慰……”20年前,大家在演唱中表达了对未来二十年的美好憧憬和期待;20年后的今天,永康在方方面面都实现了华丽蝶变,歌词中的场景已然在丽州大地上成为现实。相信当《二十年后的相会》的旋律再度响起,下一个20年还会更加美好。
从参与者到见证者
续写更美好未来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验幼儿园就一直参与“华溪春潮”演出。“参加‘华溪春潮’已经成为实验幼儿园的传统。”应胜男说,家长们的支持和孩子们的热爱,让这份情缘不断延续。
连日来,实验幼儿园的10多名孩子忙着排练第40届“华溪春潮”的序幕舞蹈,应胜男不时来到舞蹈室了解排练情况。“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舞蹈动作。接下来,我们会更加关注他们的情感表达和精气神。”应胜男说。
“通过‘华溪春潮’的演出,我们发现和挖掘了一批艺术人才,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胜男说。
30多年来,“华溪春潮”早已成为应胜男割舍不下的情感寄托。“这既是对它的热爱,也是对它这么多年来始终坚持‘百姓演、演百姓、百姓看’以及挖掘和演绎永康故事的敬爱。”应胜男希望“华溪春潮”能够呈现更多永康的人和事,讲好永康故事,一年更比一年好。
融媒记者 李一正 吕真珍
我和春潮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