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化·寻迹

文章导航

美国教授四十载深研“浙学”宋韵

田浩四“追”陈亮

  田浩四“追”陈亮

  美国教授四十载深研“浙学”宋韵

  12月24日一早,永康市陈亮研究会会长章锦水一睁眼,立马打开微信,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书法卷轴:“茫茫莫道鲸波阻,芳草天涯若比邻;正是浙东好风景,烟花三月初逢君。”

  发送此条信息的是万里之遥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哲学教授田浩(Hoyt Cleveland Tillman)。虽然经历几次搬家,这幅跨越40年、来自永康的书法作品至今仍挂在他家中。

  今年金秋,年逾八旬的国际著名汉学家田浩第四次来到南宋爱国主义思想家陈亮的故乡——永康。作为陈亮远在大洋彼岸的“铁杆粉丝”,他又一次拜谒了陈亮墓,对着心目中的英雄深深作揖。

  “很高兴每一次来浙江,看到经济越来越繁荣,而且当地人对陈亮文化研究的兴趣也日益浓厚。”田浩感慨道。是的,他的四次永康行,恰恰见证了近40年来宋韵文化的传扬、“浙学”的兴盛,以及这片土地上的蓬勃发展。

  2024年田浩在研讨会上发言

  A

  烟花三月初逢君

  1985年5月,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田浩辗转来到永康。

  在陈亮讲学的五峰书院,他向永康的文史研究者竖起大拇指说:“陈亮是世界的英雄,是你们故乡的骄傲。”

  此前一晚,田浩住在五峰书院的一个石洞里,仿佛听着800年前陈亮的谈经论道声入眠。

  一个“老外”怎么会对一名南宋思想家产生这么浓厚的兴趣?

  用田浩自己的话说,对陈亮的研究动机,源于他为这位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鸣不平”——在哈佛大学研究生学院学习的第二年,宋代儒学成了田浩研究的兴趣点,他对这位敢于向传统儒学发起挑战和批判的永康人,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陈亮的观点,向朱熹所认为的‘经典价值是永恒绝对’的思想,发出了挑战,其中讨论的问题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或许因为陈亮自己身处家庭、社会的关系,他很注重商人的立场。我赞同陈亮的说法。”——这就是陈亮吸引田浩的所在。那时候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田浩已经看到了陈亮思想在源流上客观上对浙江工商业产生的影响。

  他很敏锐地发问:“陈亮思想在你们家乡有没有传承下来?”

  当时的陪同人员大部分来自永康县文管会,他们平时基本上没见到过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更想不到外国人对陈亮研究有如此的热情。这一问,彻底激发了双方讨论的欲望。在书院石洞,宾主共同探讨陈亮的思想、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一直畅聊到深夜。

  事实上,陈亮的思想已经融入了永康人的血脉,被很好地传承下来。20世纪80年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的时候,永康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陈亮思想中“农商互藉、务实经世”的理念深深根植于永康人的基因中,而陈亮“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豪情激发着永康人敢闯敢干。一个个“泥腿子”投身工商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此前一年,永康的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自此迈开了打造“五金之都”的步伐。直至今天,永商乃至浙商都将“义利并举、务实创新”奉为圭臬。

  田浩听闻有关情况后认为,陈亮的思想和胸襟是他留给家乡和后人最宝贵的财富。他的儿子名叫田亮,正是要向这位英雄致敬。

  “正是浙东好风景,烟花三月初逢君。”聊到深处,陪同的永康县文管会工作人员陈寒川挥毫写下了极为应景的一笔。而这幅卷轴被田浩带回美国,跨越世纪,经历数次搬家,至今挂在美国家中,见证了两国学者、文人的亲切交流和宝贵友谊。

  1985年田浩(左三)首次来永(资料图片)

  B

  一年“二刷”故人来

  初逢有幸,更难得的是还有重逢。

  2004年夏,时隔20年。田浩又一次来到永康。这一次,他携家人过来,颇有故人来访之味。接待他的是陈亮的第27代孙、时任永康市陈亮研究会会长的陈广寒。

  陈广寒带着田浩一家重游了方岩、五峰书院。陈广寒回忆说:“田浩兴致很高,我们走了将近一天,他还感觉意犹未尽,主动提出去陈亮墓拜谒。”

  “当时,我向他介绍了本地一些研究工作的进展,听闻线装本《龙川文集》修订完成,还将召开陈亮学术研讨会,田浩非常开心。”陈广寒向田浩介绍,陈亮的第29代孙陈向阳是一名企业家,为陈亮研究会提供着资金支持,目前正在开展面向全国的陈亮诗词书法比赛。

  尤为凑巧的是,当年,这位陈亮后世孙创办的飞神集团出口电动滑板车40多万台,出口额超1亿美元,成为永康工业史上首家出口额超亿美元的企业。冥冥之中,陈向阳正在践行着陈亮“义利并举、农商互藉”的思想,并以实际行动反哺社会。而浙中的这片土地,正在以“开物成务、实事实功”的精神在时代浪潮中激流勇进。

  这一年,田浩还曾“二刷”永康,因为当年10月,陈亮国际学术研讨会于杭州、永康两地举行。

  这个研讨会期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专门给陈亮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发来贺信,他在信中说:“陈亮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创立的永康学派,强调务实经世,为‘浙江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陈亮学说,就是要探寻优秀文化传统,在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提炼‘浙江精神’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为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

  田浩在这次研讨会上提出,陈亮对中国思想史的贡献在于其从自然主义的观点看人性,其思想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演变,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精神推动力。

  2004年两次来浙的他,显然已经感受到陈亮的思想已经从书本走向了现实,走向了浙江大地,挺立在时代的潮头。

  C

  宋韵悠长“浙学”盛

  2024年10月26日,雨后的五峰书院更显空灵缥缈。

  百余名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撑着伞缓缓前行,边走边交流,队伍中最特别的当属那位白发苍苍、身材高大的“老外”。没错,他就是第四次踏上永康大地的田浩。

  看着似曾相识的五峰书院,田浩心情激动,拿出手机拍个不停。他不禁回想起40年前在石洞中度过的那一晚,并激动地向同行者讲述曾经的过往。40年后,方岩山如故,龙湫飞瀑依然,但陈亮研究与永康发展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次在永康召开的研讨会参与者众多,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和队伍一样庞大的,是陈亮研究日渐扩大的专业力量。参加这场由浙江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浙学与当代:陈亮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的,有包括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30多所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他们齐聚一堂,循迹先贤文化,溯源“浙学”传统。

  研讨会间隙,田浩无疑是备受关注的“红人”,围在他身边的人可谓是“里三层外三层”。不少学者拿着他所著的《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一书,请其签名留念。

  “陈亮研究让我有机会尽量客观地研究中国,并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田浩说。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南宋以来的“浙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很大。因此,他曾表示自己“一直尝试将陈亮的立场解释给欧美学者,一生致力把中国的历史介绍给西方。”

  新的观点和论断在思想碰撞中不断升华。章锦水很认同田浩所说的,“陈亮的‘功利主义’其实是为社会为国家的利,而不是个人财富的积累。”他总结为“社会之功,民生之利”,这让陈亮思想更具有现代性与当代价值。

  “当我们了解了宋代社会思想多元性的时候,就不会狭隘地理解中国的传统,并更加对这个东方大国心生敬意。”第四次来到永康的田浩,站在亿万年前形成的丹霞胜境方岩山上,不禁感慨万分。世事沧桑,风物长存,而这个秋天他又回来了,正所谓——

  “正是浙东好风景,天下谁人不识君。”

  融媒记者 程德胜

  王洁航 胡锦

  陈亮画像 吴珍之 作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寻迹 00005 田浩四“追”陈亮 2024-12-25 永康日报2024-12-2500009;永康日报2024-12-2500016;永康日报2024-12-2500007;永康日报2024-12-2500015;永康日报2024-12-2500018;永康日报2024-12-2500020;永康日报2024-12-2500021;永康日报2024-12-2500008;永康日报2024-12-2500010;永康日报2024-12-2500011;永康日报2024-12-2500013;永康日报2024-12-2500014;永康日报2024-12-2500022;永康日报2024-12-2500024;永康日报2024-12-2500025;永康日报2024-12-2500027;永康日报2024-12-2500026 2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