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霞光 挥洒性灵
姚国霞的艺术人生
![]() |
![]() |
![]() |
![]() |
![]() |
姚国霞的艺术人生
彩墨霞光 挥洒性灵
连日来,由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浙江民进开明画院、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写意花鸟画研究所主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协办的“彩墨霞光——姚国霞中国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亮相,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展。
展览共展出永康籍女画家姚国霞近年来创作的大写意花鸟画70余件,既有气势磅礴的鸿篇巨制,也有韵味横生的小品之作。在朋友的口中,姚国霞是一位“画痴”。尤其是近年来,她对艺术创作的灵感喷涌而出,创作出了一大批令人惊叹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姚国霞并非美术科班出身,从女企业家到女画家,她坦言,艺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幸福了。近日,记者探访姚国霞,听听她与艺术的故事。
《书房即景》
姚国霞
《熏风》
《绰约新妆》
观展
以书入画 以画写书
姚国霞对绘画的热爱,源自家庭中浓郁的艺术氛围。外公挥毫泼墨的身影,打开了她的艺术之门。十几年前,她在工作之余不断摸索练习,掌握了一些书法技巧。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鲁光先生的鼓励下由习字转入习画,进入传统浙派一路的水墨花卉画学习。之后,她求学于何水法先生,系统学习大写意画的技法。
姚国霞从临摹起步,很快便沉迷于绘画之中,几乎每天都要画上五六小时,乐此不疲。“绘画对我来说,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非刻意追求成绩。我像一名小学生一样在其中探索、发现,享受着无穷乐趣。”姚国霞说。
在鲁光、何水法的口传心授中,姚国霞从生活、自然写生出发,融入个人、地域与时代风气,以书入画,画出了一番花鸟画的时代新意。
众多专家学者认为,姚国霞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比较注意对徐渭、陈淳、李鳝、吴昌硕的研究与学习,对以吴昌硕为代表的清末民初写意画风尤为痴迷。这批作品在笔墨技法的运用、物象的刻画表达、构图细节的处理等方面都非常不错。一位“非学院派”画家,把习以为常之所见勾画得如此亲切而唯美,难能可贵。
鲁光是姚国霞的恩师,他给予她很高的评价:“她出道晚,但入道快,画画着了魔,激情像山泉奔泻,新作源源不断。人们都说,她有艺术天分,歌唱得好,字写得好,画入门快。她把音乐的旋律和习字的心得,融进水墨中,使画有了自己的个性。”
痴迷绘画 滋养心灵
姚国霞热爱生活、崇尚自然。她的作品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书房一角、果蔬植物、本地特产都是她的灵感来源。她细心观察瓜果树木花草的生长轨迹,并将其生动地记录下来,试图通过绘画去探寻四季更迭、万物生长的奥秘与规律。
“你瞧这幅画,描绘的是夕阳下的芦苇,我在南溪湾公园散步时偶然发现的,阳光照过来的时候,芦苇尖微微发黄,仿佛带着一丝枯萎的韵味。于是,我就将它定格在画布上。”姚国霞介绍,自己的画作并非单纯为了展览而创作,而是源于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对生命过程的深刻感悟。她喜欢用笔墨捕捉自然界的瞬息万变,记录下生命的萌发、繁盛、成熟与凋零。
寒来暑往,姚国霞心无旁骛,潜心创作。两年间,她积攒了上百幅作品。“只有全身心地专注与投入,才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佳作。画画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有时候我甚至会沉醉其中,仿佛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因为我在画中找到了充实与满足。”姚国霞说。
绘画对姚国霞而言,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她通过绘画探索自己,从中获得快乐和安宁。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不仅记录了她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更展现出她对艺术的真挚热爱与不懈追求。
耐心沉淀 只求本真
姚国霞对艺术的热爱,还体现在她对美的无尽赞叹与不懈探索上。她时常外出学习,广泛收集画作,从大自然与前辈的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在她看来,艺术是鲜活而充满魅力的,她想要深入挖掘与传承这份美好,并渴望将这份美好与他人分享。
“彩墨霞光——姚国霞中国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后,反响强烈,姚国霞也因此收到了多家美术馆的邀请。
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邀约,姚国霞心存感激。她坦言:“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是希望对自己的作品作一次全面的检阅。期盼大家来看看我的画,真诚分享心中感受,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宝贵的学习机会。”她深知,沉下心来画画,才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展览开幕那天,除了艺术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还有不少怀揣热情的年轻人来到现场,他们驻足在姚国霞的画作前,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意境。
对此,姚国霞感到格外惊喜。她说,自己的作品能够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与思考,这让她深受鼓舞。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艺术的传播者,让艺术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谈及展览名称“彩墨霞光”,姚国霞介绍,这个名字由鲁光提出,由何水法亲笔题写,两位老师因艺术而结缘,激励她在绘画上勇攀高峰。“早在2022年3月,我在市博物馆举办展览时,便采用了这个名字。如果之后还有机会举办展览,我依然会沿用‘彩墨霞光’这个名字,勉励自己不断进取。”她说。
融媒记者 王佳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