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辛苦指数”换来村民的“幸福指数”
王勇敏:在乡村一线书写履职答卷
![]() |
用“辛苦指数”换来村民的“幸福指数”
王勇敏:在乡村一线书写履职答卷
“王书记非常能吃苦,上任以来干了好多实事。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日前,在象珠镇象珠三村,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奖村里的王书记。
村民口中的王书记,是象珠镇第五届人大代表,象珠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勇敏。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心系群众冷暖,办实事解民忧,认真履职尽责;作为一名村干部,他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助发展促振兴,在广阔的乡村天地扎根。
闲置土地“长出”新项目
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天气冷了,大家生意怎么样……”12月10日晚上,在象珠美食城内,王勇敏正在现场开展例行巡查。
“这是我们村新打造的美食城。”王勇敏介绍,美食城地块原先是闲置土地,美食城开张后进一步丰富了象珠三村的商业业态,点亮烟火气十足的“夜经济”。
这只是象珠三村盘活闲置土地,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源”的一个缩影。在王勇敏的带领下,一块块“沉睡”的土地纷纷“长出”新项目,生“金”聚“银”带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只有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才有能力支撑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村民的获得感才会提升。”面对集体经济增收难的困境,王勇敏经过考察摸底,把目光投向了村里“沉睡”的土地。
“不投入肯定没收入。”求新求变、敢作敢为的王勇敏与村干部们一合计,决定以项目建设为“牛鼻子”,做大集体经济蛋糕。于是,在村两委的齐心协力之下,崭新的综合楼盖成了,泉头农民公寓建成了,投资4000多万元的立改套项目——昌盛公馆也落地了……一个个项目带来的租金,让集体经济“水涨船高”。去年,象珠三村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00多万元。
在村里“家底”越发殷实的情况下,王勇敏又牵头多个村谋划实施掉山地块标准厂房共富项目。“我们村有闲置土地,通过抱团能让项目更快落地,实现资源盘活、多村受益、共同发展。”王勇敏说,该项目引入峡源村、雅叶村、塘里坑村、龙青村、木渠村抱团发展,通过租金分红和物业管理费用等产生经济收益,目前正处于招投标阶段。
走村入户聚焦民生关切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村道干净整洁,农家房屋错落有致,商业街店铺林立……走进象珠三村,一幅悠然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乡村景象映入眼帘。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村干部,大到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大事,小到处理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事无巨细地操心。尽管手头的工作千头万绪,王勇敏仍然坚持走村入户,了解群众诉求,收集民意,围绕乡村需要改善的焦点问题、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下功夫。
“人大代表为人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把人民群众的急愁难盼放在第一位,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为人民群众办点实实在在的事。”王勇敏说。
行政村调整之初,一些村民反映办事不方便,有时候盖个章要跑好几趟。在王勇敏的积极推动下,一座集办公、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拔地而起。这座“家门口”的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了办事服务环境,满足了村民“就近办事”的需求。
同样的例子还有村老年活动中心重建工作。原先的村老年活动中心设施老旧,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王勇敏决定对村老年活动中心进行重建改造。如今,重建后焕然一新的村老年活动中心内部环境布置温馨、设施齐全,不仅有物美价廉的老年食堂,还定期举办老年体检、公益活动,成为村里老年人的好去处。
“天上月亮有圆缺,池塘荷叶分高低……”在象珠三村旅游文化中心,几名村民正在抑扬顿挫地唱鼓词。早在几年前,王勇敏就聚焦村民的文化需求,打造象珠三村旅游文化中心,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送戏下乡、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也纷纷通过这一窗口走进村里,为村民送上了一道道“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多年以来扎根基层、倾听群众呼声的深入实践,凝聚成了一条条高质量建议,把基层的声音带上去,为乡村发展找到更合适的路子。在担任多届象珠镇人大代表期间,王勇敏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从未停下履职的脚步,提出了镇旅游开发规划等多条建议。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王勇敏说,“为人民服务永远没有止境,我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向前走,一点一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融媒记者 张曼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