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社会·讲述

文章导航

徐诚:
永康方言的守望者

  徐诚:

  永康方言的守望者

  14年心力投入、11000个词汇收集、近千页编写排版,对徐诚来说,“一定要出版《永康话字典》!”这个念头不是为了今生赢得多大的荣誉、创下令人称赞的奇迹,而是充满使命感的执着。

  故事从写毕业论文说起

  我做事情非常执着,就比如研究永康话这件事,从开始时的不感兴趣,到现在觉得我生来就应该研究永康方言民俗,仿佛是命运在牵线,将我与永康话紧紧缠绕在一起。

  1982年,我去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永康学院读书。毕业前夕,我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没有头绪,指导老师建议我写有意义的地方性内容,比如永康话。与老师交流后,我觉得研究永康话的选题很有意思,就这样,对永康方言民俗一无所知的我,开始了毕业论文写作。

  当时我在化肥厂上班,工作要三班倒,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我花了半个月理清永康话与普通话之间发音的变化规律,随后开始为论文准备文献资料。可是,研究永康话的资料特别少,我不知道如何找,也不清楚要找什么,就像只无头苍蝇一样。永康图书馆没找到材料,我就想着去杭州看看。

  为了腾出时间去杭州,我帮同事代班存假期,每天起早贪黑工作,终于存满5天。次日,我坐大巴前往杭州,刚下车就直接去了浙江图书馆。在图书馆里,我把与永康话有关联的内容抓紧先抄下来,也不管有没有用。5天时间,我至少去了5家图书馆。最后,在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图书馆里,我终于找了一篇文献。当时,我高兴坏了,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收获了。

  回永康后,我需要用国际音标整理永康话的声母韵母表,并与普通话的拼音进行对比,可是我连国际音标都看不懂!为了整理拼音,我又专门买了一盘磁带自学,这才勉勉强强整理出了永康话和普通话的拼音对比总结。

  写完论文交了稿,后经老师向上推介,这篇文章还被评为85届电大省级毕业生优秀论文。激动之余,我想的却是以后应该不会再做这类事情了,我非语言类专业人士,研究过程的辛苦只有我自己清楚。

  25年后重新研究永康话

  化肥厂解散后,我干过许多工作,还创业开公司。其间去过缅甸玩赏树化玉,还花了一年的时间编写了一本历史追溯《缅甸树化玉》。后来,我发现永康松石与缅甸树化玉是同一种石头,我又起了为永康松石写书的念头,不然对不起永康人这个身份。

  2010年,我请老友项瑞英帮忙为我编写的《永康松石》校对文字,他当时正参加编纂《永康市志》,并负责永康文化这块内容。有次聊天,他向我“诉苦”:永康方言的民俗竟然没有永康人研究过,文献材料都找不着。我一听,马上到书房角落里翻出以前的毕业论文拿给他看。

  他仔细看过后评价:“你是一个怪才!这件事情,你一定要继续做下去!”听他一言,我才发觉25年来我们永康还没有人去深入研究过永康话。也是在那一晚,我真切感受到了命运的羁绊。原以为毕业论文是我最后一次研究永康话,却没想到25年后,我又一次走上了永康方言民俗研究的道路。

  一人坚持编写11000个词汇

  我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整理了一份永康话拼音方案,并于2011年投稿至《永康日报》发表。方案发出后,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想与我一同研究永康话,还商量着编写一本永康话字典。我们将编写内容分成10块,交由个人自行编写,半年后交稿。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写方言字典不仅要有词汇,还要用普通话为永康话词汇作释义,这非常难。交稿期限延迟到一年,还是没有人能完成,大家已经准备放弃了。

  但我不甘心,都已经走了这么多步了,放弃实在可惜。于是我决定就算只有我一个人,也要坚持把字典编写出来。

  一本字典最重要的是要有词汇,只要有6000条词汇就能出版一本方言字典。我将日常自己说过的、听过的、想到过的永康话词汇都记录下来,还看了我们永康文人们写的书,摘抄他们书中写到的永康话。此外,我还从永康周边县市的方言字典里找。总之,凡是能找得到的书,我都有看过。就这样陆续收集了近10年,到现在我共收集了8000多条词汇,加上一些永康的地名、景点、寺庙名等,一共有11000多条。

  永康话分上角腔和下角腔,我是土生土长的永康人,下角发音不在话下。上角发音就得到西溪镇、唐先镇的村里,跟年纪大还会写字的老人聊天,记录与下角腔不一样的发音。

  有音还得有字,许多地方的方言字典找不到发音对应的文字,就用空白方框代替,我可不这样干。字典是要留给后人学习用的,记录这个地方一个时代的文化,不把空缺补好,以后的年轻人怎么学永康话?我翻阅了大量关于方言的书籍,逐字逐句考证对照,找到许多生僻字、罕见字来对应读音。这些字可不是乱找的,都是汉语中原本就有的,字的“形”与永康话对应的释义也神似。

  直到2020年,我才基本完成所有词汇的编写。这本字典所有的排版也是我自己完成的,同《新华字典》一样用声母作索引,翻找很方便。

  出版过程一波三折

  字典写好要考虑出版了。2020年,我在网上找到中国商务印书馆一位主编的联系方式,并联系了他,向他介绍编好的永康话字典。他对字典内容很感兴趣,还专门召开编辑会进行讨论,并向我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我也特别高兴,有问题就是好事情,就担心他们看都不看。

  我按照编辑给出的专业意见进行修改,但在一些词汇的选择上仍会据理力争,我希望这本字典是一本完整的永康话字典,能成为永康人学说、学写永康话的资料书。

  我根据中国商务印书馆编辑们提出的意见修改了多个版本,改了快一年。等到签约出版的时候,却因一些特殊政策原因,这本字典无法出版了。但我并不觉得遗憾,虽然花费了许多时间,但我的字典经过不断修改,更加完整了。

  这家出版社没法出版就再联系一家。第二年我又找到辞书出版社的主编,他们对永康话字典同样很感兴趣。在与该出版社的对接交流中,他们觉得我的声调表达方式不太通俗。编辑让我改为国际音标的声调符号,我将11000个词汇改好后又觉得不行,这样不专业的人就会看不懂。最后绕了一大圈,声调又改成了我最开始提交的版本。

  永康话的声母

  等整本确认无需修改后,出版社拟定合同准备同我签约,结果他们也同中国商务印书馆一样,因特殊政策原因无法出版。

  这一下耽误就两年过去了,我觉得不能再浪费时间了,于是放弃了出版社渠道,转而找了一个四川省的出版公司。到了要签合同的时候,我原打算亲自前往四川签约,这时一位永康的热心人士向我提议,永康话字典可以申请金华婺文化丛书计划,这样我能更省力。我一听觉得很不错,马上申请并通过了,四川的出版公司那边就没有去签约。可结果等到2023年还没有出版社能出版的消息,因为方言字典不像小说散文,出版社都担心销量问题不愿意接单。

  今年,我还是自己找了一家南京的出版社,计划在春节前出版,目前内容正在校对当中。

  研究永康话这件事,我忙了14年,每次回想还是感叹一句命运。现在我每天想的只有抓紧把这个事完成,让自己多年的执着有一个圆满的收尾。

  记者旁白:

  方言是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和习俗,连接着在外游子的深刻乡愁。永康话作为吴语方言南方地区的重要代表之一,研究价值高。在与徐老先生的对话中,记者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投入到永康方言民俗研究中,但他还是希望有更多人能够重视永康话的传承,了解永康话的历史文化。

  口述/徐诚 整理/融媒记者 王玙铮

  讲述人:徐诚,

  永康方言民俗研究者

  永康话字典部分内容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讲述 00003 徐诚:
永康方言的守望者
2024-12-12 永康日报2024-12-1200009;永康日报2024-12-1200011;永康日报2024-12-1200012;永康日报2024-12-1200014;永康日报2024-12-1200016;永康日报2024-12-1200017;永康日报2024-12-1200019;永康日报2024-12-1200021;永康日报2024-12-1200013;永康日报2024-12-1200015;永康日报2024-12-1200018;永康日报2024-12-1200020;永康日报2024-12-1200022;永康日报2024-12-1200024;永康日报2024-12-1200025;永康日报2024-12-1200007;永康日报2024-12-1200010;永康日报2024-12-1200023;永康日报2024-12-1200026 2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