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锚定主战场 当好主攻手 激活主引擎

——我市聚力攻坚“港”“廊”“链”工作综述

  锚定主战场 当好主攻手 激活主引擎

  ——我市聚力攻坚“港”“廊”“链”工作综述

  1—10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859.5亿元,同比增长7.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75亿元,同比增长15.7%,在金华排名第二;海铁联运班列开行数创历史新高,提前30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浙中科创走廊建设10项指标排名金华前三,其中3项排名金华第一;7条重点产业链规上产值773.5亿元,同比增长10.46%……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金华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奋进“港”“廊”“链”主战场,以“六干”打好“五战双强”组合拳的探索实践。

  “港”通四海

  五金铮鸣拓宽新航道

  港口兴,贸易旺。

  永康东站是全省县级规模最大的铁路货物集散基地,每天门吊机械不停运转,集装箱运输车辆来回穿梭,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永康五金产品搭乘海铁联运班列一路向东奔赴宁波舟山港、上海港、温州港等港口,登上货轮漂洋过海,发往全球各地。

  高质量建设国际陆港枢纽是金华着眼开放优势、改革胜势,构筑开放新格局新优势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我市树牢“大规划、大格局、大开放”理念,围绕金华“一轴两核三区多平台”整体布局,提速建设中国(永康)五金物流港,全力建设辐射浙中南地区的海铁联运中心和重要陆港枢纽。

  规划协同,做强陆港功能组团。我市坚持以顶层设计牵引整体建设,积极对接“生产服务+商贸服务”双型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组团总体规划,主动融入“义新欧”、义甬舟便捷通道,不断完善“一站多港三线”多式联运模式和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无缝转关”综合服务功能。围绕“综合化、集约化、错位化”发展方向,积极谋划建设浙港产业园、智慧物流园、五金原材料交割中心、跨境电商中心、五金生产资料市场扩能改造工程、永康国际陆港等平台,为枢纽口岸通关、开放贸易、智能制造等功能提供支撑。

  交通先行,增强陆港辐射功能。我市按照“依港出海、交通先行”的理念,加快谋划高能级、多层次的高效交通网络。聚焦构建“一绕两环两横两纵”高快速路网,加快推进义龙庆高速及联络线、S316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组建物流集团,建强“无车承运人”平台,规范发展快递物流、干线物流、专业物流、“零担”物流,加密国内公路货运专线。首创海铁联运“一站两港三线”多式联运新模式,累计开行班列超800列、运输集装箱超18万标箱。抢抓金义“第六港区”建设契机,与宁波舟山港开展深度合作,不断完善港务、船务、关务等功能,增强集装箱空箱调度力度,提高海铁联运班列全程提单化比例。

  产城融合,打造开放贸易高地。我市深化“五金制造业+国内外贸易”双轮驱动,着力打造“陆港+产业+城市+贸易”的高能级开放空间体系。创新发展现代物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业,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实施“永康五金品牌出海”行动。创新发展五金贸易生态,加强与马士基(MSK)、地中海(MSC)等10余家船公司合作,构建外贸服务生态,谋划推进陆港枢纽物流数字化建设。1—10月,外贸出口411亿元、同比增长19.6%,获省跨境电商综试区重点项目专项激励,全球五金营销网络获省“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

  “廊”连八方

  创新奔涌厚植新动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

  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名单日前公布,千禧龙纤和星月集团所属子公司星月生物同获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千禧龙纤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此殊荣,在我市尚属首次。

  浙中科创走廊是现代都市区建设的支撑性工程,是金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动力之源。近年来,我市主动融入“一廊六城”建设,锚定打造“县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高地”,聚焦“3+2”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构建“研究院+产业平台+项目”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五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下转2版)

  高能级平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我市大力推进科创平台体系建设,形成了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科创支撑。其中,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引进浙江大学11个创新团队,累计突破关键技术27项、申请专利10项;引进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等11家单位的12支科技创新团队入驻,累计研制样机12台套、关键机构装置9套,形成关键技术14个。长三角五金研究院采用“一院一企”运行模式,开展成果转化、科研孵化、人才集聚、战略咨询等,将智力资源、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动力源。瞄准储能和动力电池、金属材料、信息技术三大方向,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已招引第一批研发人员6名。在上海、杭州成立科创飞地,其中永康科创之芯(杭州)已入驻企业37家,导入各类创新团队11个,引聚博士、副高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近20名。建立之江协同创新研究院,积极对接前沿科技成果,入驻电池负极柱产业化等项目10个。

  企业是创新主体。在科创平台提供技术支撑的基础上,我市全力提升创新主体地位,强化政策支持,出台《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重点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新科技企业培育,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院企、校企“双向奔赴”,大力实施“五峰计划”“科技架桥”“企业倍增”行动,累计建成省重点企业研究院6家、省企业研究院30家,分别居金华第一、第二;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3家。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市结合产业特色和企业需求,强化制造业人才支撑,定期发布“3+2+X”先进制造业集群紧缺急需人才目录,符合条件的人才可按规定享受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技能型社会创建,推行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强化重点群体职业技能提升,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省一流标准做强五金技师学院、浙工大五金产业人才学院,创新探索技能人才培育“东迁西归”模式,近三年累计引进高端人才113人、培养技能人才4.9万人、吸纳大学生3.6万人,人才总量达到17万人。

  “链”上发力

  强链补链重塑新生态

  产业链强,则产业强。

  哈尔斯未来智创园项目建设现场塔吊高悬,机声轰鸣,各类工程车来回穿梭作业,施工人员有条不紊,不久的将来,将出现永康首家真正意义上的“黑灯工厂”。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将为我市保温杯壶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近年来,我市深化21宗集中连片低效用地整治,坚持“筑巢引凤”带动“腾笼换鸟”,三年整治低效用地1.5万亩、建成国有厂房164万平方米,国家林草装备科创园、电池储能产业园、现代五金产业服务综合体等一批重大平台拔地而起,以空间焕新、产业更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金华发布的十条重点产业链中,我市是电动工具产业链、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的重要一极。我市建立健全产业链“链长制”,完善“链长+链主+链员”协同机制,加快构建集产业链协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提升体系,全力打造电动工具产业链核心区和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协同区。

  电动工具产业作为我市起步最早的五金支柱产业,目前有规上企业150家,配套企业1700多家,拥有三锋、正阳、博大、闽立等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何让这一老牌产业焕发新生机?我市出台《永康市电动工具产业集群培育五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6年培育10亿元以上企业7家,行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围绕打造电动工具全产业链,聚焦高性能电机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进、落地、储备10个强链补链项目。围绕锂电动力、智能电控、智能传感等关键核心技术,组建以三锋、中坚等为龙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协同开展技术攻关。1—10月,电动工具产业规上工业产值114.2亿元,同比增长7.4%。

  做强老产业,做大新产业。我市全面布局建设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通过成立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专班、编制先进电池产业发展规划、组建产业基金、组建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先进电池及储能产业园、举办先进电池及储能产业发展大会、建立先进电池及储能项目库“七个一”强基聚链,全力做好补链强链延链工作。目前,我市已落地储能项目12个,已签约拟落地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储备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164亿元。

  此外,我市围绕优势五金产业,重点推进保温杯、智能家居、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电子信息产业链培育工作,依托链主企业分链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构建大中小企业深度协同、融通发展的上下游紧密型产业链组织模式。围绕电子信息、高端模具、金属表面处理等产业链短板,出台房租补助、设备补贴等专项政策,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高端模具产业园,累计入驻补链项目14个,涛涛科技、铭奥模具等项目实现当年入驻、当年升规,电子信息产业园自开园三年来实现产值超10亿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市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32”要求,准确把握“抓落实”主线,昂扬“善谋、强攻、求变、争先”的精气神,大力弘扬“六干”精神,用活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招,聚力攻坚“港”“廊”“链”主战场,为建设“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融媒记者 张赤奎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锚定主战场 当好主攻手 激活主引擎 2024-12-06 永康日报2024-12-0600014;永康日报2024-12-0600015 2 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