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我市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新格局

确保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我市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新格局

  确保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本报讯(融媒记者 李梦楚) 日前,有着10多年慢阻肺病史的吴阿婆再次来到市中医院,找到上海市名中医、岐黄学者蔡定芳复诊。“之前,我第一次来找蔡医生时,还是家人推着轮椅送我来的。经过蔡医生调理后,我身体好转了许多,次月复诊时已经可以自己走了。”于是,吴阿婆认准了蔡定芳,想找他再调理调理。

  吴阿婆是名中医工作室的众多受惠者之一。岐黄学者名中医工作室的落户,是我市引育名医、培植名科、打造名院的举措之一。

  在市卫健局局长徐晓伟看来,要想提高县域就诊率、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根本所在。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三院同创三甲”目标后,市一医、市中医院、市妇保院不断加强高层次学科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市一医临床学科发展均衡性在全省三乙医院中排名第一,市中医院门诊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等7个指标在金华三级中医院中排名第一,市妇保院微创手术占比在全省三乙妇保院中排名第一。

  尽管我市已创建了2个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5个金华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27个金华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但考虑到不少群众仍有“看沪杭名医”的需求,各医疗机构又积极与上海、杭州的三甲医院开展合作,建立了47个名医(博士)工作站(室)。此外,市政府还与温州医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全面推动市一医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合作。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9位专家已常态化驻永开展服务。

  仅仅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要想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引导群众在基层就诊才是关键所在。为此,我市多部门联动,一方面提高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让群众乐意在基层就医;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让群众在基层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记者从市医疗保障局了解到,目前,基本医疗保险二档、三档参保人,在本市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的,报销比例比在其他医疗机构就医要高30%;在本市基层医疗机构住院的,起付线比在三乙医院住院要低500元。与本市基层医疗机构收费签约的,除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还可以享受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提高10%、慢性病种门诊报销比例提高5%、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下降200元等增值待遇。

  在此基础上,我市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采取总院专家到分院坐诊手术、建立全—专科门诊、开展模块化培训、总院专家到分院建立名医工作室等一系列举措,变“百姓求医”为“专家送医”。多措并举下,今年1月至10月,我市基层就诊率高达73.92%,其中门急诊人次同比提升7.57%,住院人次同比提升15.8%,手术例数同比提升8.6%;双向转诊上转人次同比增长55.83%,下转人次同比增长99.05%。

  就诊模式的改变,家住唐先镇石谏村石湖口自然村的金大爷深有感触:“以前到市里看病不太方便,更不要说去省里了。如今,真的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入村随访时,得知金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便为他预约了在唐先镇卫生院坐诊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专家张韶君博士。“经过住院调理和饮食控制,我的血糖控制住了,如今只需定期到唐先镇卫生院复诊即可。”不用舟车劳顿,让金大爷十分开心。

  徐晓伟表示,随着“健康永康”建设和“三院同创三甲”目标的持续推进,我市“1+2+N”医疗服务体系将不断完善,高层次学科建设和高水平科研能力不断加强,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均等化程度也将不断提高。届时,群众足不出市就能享受三甲医疗服务,体验到实实在在的方便与实惠。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我市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新格局 2024-11-27 永康日报2024-11-2700014;永康日报2024-11-2700015 2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