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高逐新向未来
——市党政企代表团苏州嘉兴考察活动侧记
攀高逐新向未来
——市党政企代表团苏州嘉兴考察活动侧记
风从丽州来,潮涌长三角。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开局之年。牢记“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殷殷嘱托,永康如何在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中加快建设“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肩负“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永康如何在拓宽发展路径、提升城市能级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承载“工业大县挑大梁”的厚望期许,永康如何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中为省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带着一系列事关永康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11月12日至11月15日,市委书记胡勇春携制造业50强企业、涉企部门和部分金融机构负责人组成“百人大团”,奔赴多地问道取经,在对标先进中见证实践伟力,在感悟先进中坚定发展信心,在学习先进中更新理念思路,共同探寻抓落实、促发展的有效路径。市领导陈美蓉、胡积合、李浩锋、王斌、陈伟强、胡文建、吕建分别参加考察。
带着问题来,坚决摒弃“无需融入”的躺平心态,对标找差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有13项主要指标位居金华前三,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4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位居金华后三指标数降至2项,保持各县(市、区)最少水平。可以说,当前,永康经济社会发展稳进向好态势明显。
但越是这样,越要从自我满足的局限中跳出来。毕竟,井底之蛙不是生来就在井底,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才会把人困在原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论对一个人、一家企业还是一座城市来说,都是如此。风云激荡的时代,一个人不思进取,就会按部就班、裹足不前;一座城安于现状,没有进取的心态、氛围和环境,到头来就可能被时代抛弃,“富”留不住,“安”也难守。
跳出来,融入哪?不如以此次考察目的地选择的考量说起。
连续20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问鼎全国工业百强县和创新百强县,20年间,昆山市从当年苏州经济垫底的“小六子”逆袭成“中国第一县”,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五个千亿级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倍,形成了以3家千亿级企业、10家百亿级企业、129家十亿级企业、1057家亿元级企业、2765家规上工业企业、3072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矩阵的产业大牵引。成就昆山的,是不等不靠的态度,是敢闯敢试的胆量,是提前布局的智慧。
以此行参观的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为例。2021年,元宇宙走进公众视野,当别地还在讨论元宇宙算虚拟经济还是实体产业时,昆山率先行动,按照“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理念,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在全国县级市中开了发展元宇宙产业的先河。如今,首批32家元宇宙头部企业入驻创新中心,预计到2025年,入驻企业可超200家、实现年产值超50亿元。
再看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实现“八连冠”的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我国首个中外合作开发区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年设立以来,始终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把争第一、创唯一写在改革创新的旗帜上,一跃从郊外水田鱼塘变身“产城人”融合的现代化园区,累计创造进出口总值1.46万亿美元、税收1.03万亿元,有172项改革试验在园区开展,其中19项得以在全国层面推广。
从城市规划、政务服务,到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园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同时,精心编制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改革方向、具有自主特色的上百项法规性“管理办法”,与国际接轨的经济社会运作机制沿用至今。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内,一张出自当年总规划师之手的手绘图和今天金鸡湖畔的实景图惊人相似,犹如梦想照进现实,让“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园区崛起之路逐渐具象化。
回到省内。全方位实践“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嘉兴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在全国罕见参照模板的情况下,探索先行,按照“高校与地方共建创新载体”形式创建科技园区。如今,这里集聚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等一众科研院所,并以科创孵化平台为载体,建立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示范园”的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构建了微电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实现了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平台赋能。20年间,南湖高新区财政总收入从2003年的8043万元增至26.44亿元,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30.31亿元。
跳出来,融入哪的答案已毋庸置疑。跳出永康看永康,拉高标杆、跳起摘桃,潮涌长三角,奋楫正当时。
带着思考学,坚决摒弃“无法融入”的抵触心理,提能增效
长三角三省一市,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全国17%的人口,创造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时至今日,长三角已从纯粹的地理概念变成热门的经济圈概念。身处其中,仅凭永康和永康企业现有的体量、规模,与先进地区、先进企业比,属实难以望其项背,但综观全局,两者理念相近、经历相似,更显永康“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从发展战略看,永康一以贯之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正深入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集聚成势、未来产业抢滩布局,加快推动五金产业上下游协同、大中小融通、集群化发展;昆山则始终坚持产业强市、工业立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产业布局看,永康着力构建“3+2”现代制造业体系,即现代五金、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三大战略主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两大新兴产业,同时,重点瞄准新能源赛道,布局先进电池及储能产业;昆山则积极构建“2+6+X”产业体系,即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以元宇宙、先进计算等为代表的先导产业或未来产业。
从服务理念看,永康牢固树立“成就企业家梦想就是成就永康”“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营商环境”理念,始终当好企业发展的“护航员”“服务员”“维护员”;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了全国首个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昆山率先提出“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创新“马上办”工作机制,推出了“1357”诉求快速办理机制。
从特色产业看,永康是“中国电动工具之都”,电动工具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浙江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我市的电动工具企业或多或少从代工、贴牌起步,正通过一次次转型、蜕变与超越完成新旧动能转换,一步步推动产业链整体迈向中高端;而苏州是中国电动工具制造级“航母”,吸引了国内外多个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如以苏州为企业总部所在地的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经过三次战略转型,完成了从贸易到实业、从贴牌到品牌的转变,成为拥有高端自有品牌的专业化跨国企业集团、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工具制造商和出口商之一,综合实力在全球电动工具行业中位居前列。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