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五峰

芝英晒秋,晒的都是幸福

  芝英晒秋,晒的都是幸福

  □朱惠英

  车子在芝英村口就被拦截,我们只好找车位停下。下车才知道,今天是芝英一年一度的晒秋活动,我们步行到芝英老街。开幕式已结束,人群已散开。我们错过人山人海的表演。

  芝英真是用心了,每个路口所装扮的东西都不含糊。

  大大的主席台设在芝英老市基的正南边,小巧玲珑的胡萝卜,大得惊人的板栗,从课文中跳出的落花生,金黄的南瓜,一箩筐一箩筐摆着,甚至整片“麦田”都被搬到这里来。

  我们不好意思去主席台拍照,庄严的领导讲话余温似乎还在,彩纸还在那里“欢呼”。

  我刚从辣椒帘里钻出来,被迎面的一个帅哥拦住,问可以采访你们吗?只要几分钟而已。朋友王珍急忙说,我们是路过的,马上走。帅哥紧跟着说:“我们是市融媒体中心的,您参加这次活动后有什么感受?”王珍把我推上前。

  我环顾四周,呵呵,人群一簇一簇经过,各种农作物摆放成卡通图案,人们抢着拍照,小吃铺挤满了人,手里拿着,嘴里吃着。看来,每个人都这么兴奋。

  我说,感受最深的是在这里能拍上最美的照片,吃上最好的小吃,我想把这些农作物用秋天的名义写诗。王珍接着说,在这里能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看到这些农作物想到自己小的时候,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劳作的样子,感到特别亲切!

  告别采访,偶听到两位大娘的对话,绿衣服的大娘对红衣服的大娘说:“姐,你别这么早回去呀!明天还有马拉松比赛。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不愁吃不愁穿,趁身体健康要多嬉嬉。”红衣服大娘说:“好啊,待会我们约下阿红,下午继续逛。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对街的店铺昨天租掉了,租金收了20万元,儿媳妇叫我放着,让我和老头有安全感……”

  这些话怎么这么耳熟,前几年我姑妈也对我爸这样说的,社会这么好,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儿子女儿孝顺,我们要使劲活,快乐活……

  因为每个路口有标志,还有志愿者引领,我们很快就找到何老师的摊位。这里人山人海,他们学校承包了整整一个广场。

  我被肉麦饼香气吸引,看着十几名学员烤饼都来不及,我毛遂自荐去帮忙。听说各乡镇社区学校的负责人都来了,都在忙着招呼顾客,端茶送水,引导老人扫码。

  一个码可以免费领一个肉饼和一杯羹,老人们乐得合不拢嘴。

  当摄像机对准我烤饼的样子时,我有点紧张,尽管前些日子学习过,手艺还拿得出手。

  吃过饼的老人过来直夸我们的饼好吃时,我们如此高兴。

  13时许,人群还未散去,志愿者、校长们都没吃午饭,他们说让客人先吃,等会再吃。我忽然明白了,有些人做起事来是不会饿的。

  我们参观了古杏巷的古琴教室,被这优雅的古风折服。王珍特意拍了很多照片,想多取些经回去。

  我们拍了芝英古巷和芝英古祠,还拍了春天纪念馆及芝英各个角落。

  我们遇见了90多岁的老奶奶和六七十岁的三个女儿一起烤饼,吃饼的是她孙子孙女、曾孙们。一家人围坐在老屋里,其乐融融。我忍不住偷拍了她们的全家福。

  小雨飘来,我们踏进尚得堂画展门槛时,像拾到宝贝一样惊喜,大户人家的前庭后院,青石板的苔痕,电影里的光线,油画和古风结合,摆上茶桌,点上香,倒茶的姑娘衣袂飘飘。

  老屋里,老爷扮上了。

  在这里,我认识了吕福年老师,唱道琴的沈有才老师。

  我不懂油画,我佩服油画家,要多少的想像才能完成一幅作品?我在画前停留,“近看全是痕,远望才是意”。我问吕福年老师,油画的基础是什么?像诗,会意,象形,一双慧眼?我似懂非懂。

  一声音调落在天井里,人们又欢呼起来,沈有才老师又圈粉了。

  芝英晒秋,原来晒的全是幸福。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7 芝英晒秋,晒的都是幸福 2024-11-11 永康日报2024-11-1100006;永康日报2024-11-1100008 2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