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时政·综合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稻秆打捆回收
绿色环保促增收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稻秆打捆回收

  绿色环保促增收

  本报讯(融媒记者 曹润鑫 程卓一) 近日,在西城街道李一村的稻田里,秸秆打捆机正将田间残留的稻秆收进机器,经过旋转、压缩、捆扎等工序,最终变成一个个结实的稻秆方块“吐”出来,错落有致地摆放在田间。

  “通过专业设备处理后,田里的病虫害会减少,后续种植油菜、小麦,出芽率会好一点,利用率也高一点。”种粮大户李炜斌说。

  据了解,这些稻秆主要通过肥料化和燃料化两种途经进行回收利用。肥料化是指稻秆通过发酵处理以后进行还田,燃料化是通过物理变化制成生物燃料。两种方法都是将“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

  李炜斌介绍:“稻秆回收利用后,稻秆还可以卖钱,一亩田可以卖200元左右。”

  此外,市政府给予各打捆服务主体40元一亩的补贴。下一步,我市将出台“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包括“秸秆打捆”“秸秆换肥”“收储运中心奖励”等一揽子补贴政策,补齐秸秆收、储、运环节短板。同时不断放大秸秆肥料化、燃料化优势,预计明年1月将在龙山镇建成一家年消化农作物秸秆1.8万吨以上的秸秆利用企业,进一步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确保年均秸秆离田利用率达3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助推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综合 00003 稻秆打捆回收
绿色环保促增收
2024-10-30 永康日报2024-10-3000009 2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