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要闻

3年为600余人次提供康复训练

浙川牵手为平昌残疾儿童撑起“康复之家”

  3年为600余人次提供康复训练

  浙川牵手为平昌残疾儿童撑起“康复之家”

  本报讯(融媒记者 颜元滔 俞舒梦) “这是什么?”“熊猫!”“真棒!它在哪里?”……10月28日,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残疾儿童康复托养中心个别化训练室里,康复老师拿着一张训练卡片,引导一名2岁的患儿进行对话训练。

  这座康养中心的建立,源于永康与平昌两地的“牵手”。平昌县有残疾人7.14万余名,持证残疾儿童447名,未办残疾证残疾儿童近500名。2021年,平昌县残疾儿童康复中心项目被纳入浙川东西部协作重点实施项目,安排专项帮扶资金200万元,用于添置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设施设备,改善残疾儿童康复、托养条件。同时,永康援川工作组充分履行两地残联对接沟通的桥梁纽带职责,助力项目配套建设跑出“加速度”。

  该中心配备专业康复教师20余人,具有标准化个别化训练室、感统训练室、情景模拟室、音乐疗法室、言语治疗室、物理治疗室和评估咨询室等20多个专业训练室,可为全县0-12岁智力发育迟缓、孤独症、唐氏综合征、听力语言、肢体障碍等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康复指导培训及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服务。目前,该康养中心在训人数143人。

  “康复培训都是免费的,我特别感谢有这样的民心工程。”患儿阳阳(化名)的爷爷向付文由衷感叹道。两年前,3岁的阳阳被查出患有由蛛网膜囊肿引起的智力障碍。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向付文带着阳阳来到了康养中心训练。经过两年的训练,孩子已经会叫爷爷、婆婆,会说自己的需求。

  除了免费课程,该康养中心还为路途遥远的患儿及家长提供了免费宿舍。康养中心三楼设有宿舍,淋浴间、洗衣机、卫生间等一应俱全。

  宿舍的房间虽小,但解决了不少家庭的大难题。魏英和她患有孤独症的5岁儿子就住在宿舍里。魏英的家在平昌县泥龙镇,坐城乡公交车来回需要5个多小时。“我的孩子容易晕车,天天回家很不方便。中心提供免费住宿,现在我们花销主要在伙食方面,每个月最多1000元。和在外面租房子相比,节省了大笔开支。”魏英说,此前,夫妻俩在江苏务工,孩子每个月的花费要1万多元,经济压力很大。后来,得益于康复中心的“送康上门”服务项目,才知道家乡就有免费的康复中心,于是带孩子前来康复训练。

  近年来,围绕残疾儿童康复、残疾人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永康平昌两地先后开展互访10多次。平昌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多次到永康学习考察,借鉴优秀的康复托养经验、做法。截至目前,该康养中心共康复训练600余人次,其中60余名残疾儿童顺利进入普小普幼特教学校进行正常教育。

  “今年,东西部协作资金又安排了100万元,用于中心教学区域的地坪建设和住宿区域的卫生间提升。”平昌县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主任杨凤琴说,“作为‘康复人’,我们特别感谢东西部协作关注弱势群体,关爱残疾儿童。我们也会在这份山海之情的牵挂下,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专业的康复训练。”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要闻 00002 浙川牵手为平昌残疾儿童撑起“康复之家” 2024-10-30 永康日报2024-10-3000006;永康日报2024-10-3000007 2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