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跨越山海共绘“千万工程”新画卷

——《父亲》原乡的“双城”故事

  跨越山海共绘“千万工程”新画卷

  ——《父亲》原乡的“双城”故事

  日前,记者走进四川省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巴山美村”几个大字。放眼望去,一栋栋具有川东北风格的乡村民宿错落有致。“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游客徜徉其间,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从一个普通村到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双城村的惊人蝶变用了不到2年。巨变的背后,是一段浙川携手的佳话,也是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大巴山区的生动实践。

  时间回溯到2021年,根据新一轮对口支援战略部署,永康与平昌结对。

  守着著名画家罗中立油画《父亲》原型人物诞生地这块文化牌子,双城村一直有改造的想法。“由于缺少资金,也缺乏具体的改造路径,工作不好开展。”双城村党支部书记周银平道出当时的困境。

  令周银平和村民感到幸运的是,永康援川工作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调研,选定双城村作为重点帮扶村。2022年,双城村入选浙川东西部产业协作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浙江‘千万工程’实施多年,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永康援派干部,挂职平昌县委常委、副县长谢纯告诉记者,两年前,永康援川工作队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针对大巴山区实际,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改善基础设施,深挖“父亲”文化,打造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的巴山美村。

  之后,永康的人才、资金、技术纷纷落地平昌。一次次的东西部协作项目调度会、每月召开的东西部协作例会,见证了项目从图纸到现实的过程。同时,永康援川工作队频频下乡调研指导,对项目细节进行完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永康援川工作队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村庄规划建设中,把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村容村貌整治三大行动,推进全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如今,双城村厕所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了“两个100%”,350户家庭的院子得到改造提升,3.5公里河道被修复疏浚,真正实现“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随着2800万元浙川东西部协作资金作为“源头活水”注入,双城村近年来大力发展蚕桑、民宿、文旅等产业,通过建立“产业基地+公司+集体经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开展订单养殖和民宿酒店运营,帮助群众实现租金、股金、薪金三重收入。

  此外,永康“龙山经验”、义乌何斯路村数字版“功德银行”和“支部+村民说事会”制度接连落地双城,助力双城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这把“金钥匙”,帮助双城村跨过了成长的烦恼,破解了发展难题,迎来了新的春天。

  如今,“父亲的村庄”以一幅画开道,因山海协作而兴。“周末住宿常常是一房难求。”“巴山美村·父亲原乡”民宿综合部相关负责人王晓艳介绍,自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很火爆,今年“十一”期间营业额达8万元。眼下,民宿又新增了星空露营项目,同样大受欢迎。

  “趁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村子焕发了新生机。”说起村子的变化,周银平很欣慰。近年来,全村共改造民宿42家,发展优质蚕桑产业600余亩、蔬菜产业200余亩,流转土地800余亩,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0余万元。村集体分红达60余万元,村民务工收入达320余万元。双城村成为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记者 颜元滔 俞舒梦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跨越山海共绘“千万工程”新画卷 2024-10-25 永康日报2024-10-2500014;永康日报2024-10-2500015 2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