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视察
打造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永康模式”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视察
打造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永康模式”
本报讯(融媒记者 童英晓) 10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工作视察活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美蓉,副主任胡潍伟、胡天忠、杨兵参加。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李浩锋受邀参加。
自打响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攻坚战以来,我市围绕“一年掀热潮、两年大变样、三年成趋势”工作目标,建机制、强政策、抓攻坚,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取得实质性突破,累计整治低效工业用地2.4万亩。今年1月至9月,我市完成集中连片整治1203亩,整治低效工业企业用地2721亩,两大指标均提前完成金华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市强大的工作体系、制度创新的支撑以及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创新推出“3+2”整治模式,即政府主导、政企协同、企业自主三种模式,开展村集体留用地盘活和工业出村两项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视察组实地走访了陶瓷厂区块和中兴工业园区块。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结合前期调研情况以及工作实际,提出了意见建议,希望相关部门单位解放思想、优化顶层设计、分类施策、统筹资金,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创新多种改造模式,着力破解整治中的堵点、难点。同时,做好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的“后半篇文章”,严格执行准入门槛,做好运营、维护管理等工作,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要素保障,助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美蓉指出,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是解决企业快速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供应紧张矛盾的有效载体,要着眼现状、坚定信心、趁势而上,按照既定目标,快速稳妥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工作。
陈美蓉要求,要摸清底数,有序推进,不断提高土地资源要素配置的精准性。要聚力攻坚、分类施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低效闲置用地再开发、历史遗留建设用地处置、政策性金融支持等方面继续探索实践,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永康模式”。要强化监管、落实责任,加强部门之间协调联动,加快形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的强大合力,推动更多低效工业用地区块早日盘活、早日达产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