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无人机巡查和“市容AI”抓拍
我市开启智慧城市治理新模式
引入无人机巡查和“市容AI”抓拍
我市开启智慧城市治理新模式
本报讯(融媒记者 李涵英 王玙铮) 10月14日,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门前空地处,执法队员周涛手握操作杆,控制着无人机缓缓起飞,在主城区上空开展日常巡查工作,检视私搭乱建情况。
“我们每周都会开展3次无人机巡查,将无人机记录的画面上传至云端保存。工作人员通过新旧画面对比,就可以知道区域内是否存在违建情况。”周涛说。
记者看到,无人机传回的画面非常精细,建筑物各种细节一览无余。“无人机巡查拓展了人工巡查无法触及的范围,比如高层楼顶和企业园区内的违建。这些区域我们在巡查时不方便直接进入,无人机巡查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周涛说,无人机巡查发现问题更精细、范围更精准,也减少了采集员巡逻的频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类违建和市容市貌问题凸显,传统的人力巡查方式已难以满足高效、全面的管理需求。为此,我市积极探索科技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引入无人机巡查和市容AI抓拍技术,以“数智”赋能执法效能,推动城市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变。
我市利用无人机、智能巡查车、采集员巡查,整合打造了“空中巡查、远程监控、地面巡护”三位一体的综合巡查体系,实现城市管理巡查服务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确保市容管理执法落实落细。目前,无人机巡查范围已拓展至各镇(街道)建成区。
除了无人机巡查外,我市在市容市貌违法行为的识别抓拍上也有“智”招。记者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指挥中心看到,大屏幕上跳出一条警示,松石西路有违法违规行为。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高新区中队队员王徐威随即打开系统监控,只见一辆白色轿车违规停放在人行横道处。经“市容AI”初步识别,画面中的轿车已被醒目的红线框出。通过监控画面,王徐威判定该车辆违停,在后台系统识别车辆车牌号后,向车主发送了提醒短信。10分钟后,监控画面显示,白色轿车已驶离该路段。
“‘市容AI’就是利用城市道路监控,通过算法识别出画面中指定区域内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实施抓拍报警。报警类型包括机动车乱停放、出店经营、工程废弃物堆放、临街晾挂等。”王徐威介绍道,AI识别后会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初筛,并将画面上传至终端系统,经由工作人员审核判定,再将处置任务派发至执法中队处理。执法中队处理后,上传现场照片并结案,形成从问题发现到处理反馈的闭环。
据了解,“市容AI”已接入智慧停车平台和市公共能力平台视频监控点位528个,实现监控区域市容违法行为全天候非现场管控。
“AI识别的精准度很高,即使是物体边缘位置也能准确识别,可以有效遏制车辆违停案件的发生。相关部门会根据每月区域违停案件数量,分析城市停车位规划的合理度,适当增加停车位。”王徐威说。
一系列数字化系统的集成应用,不仅丰富了执法前端信息获取渠道,让城市治理“飞”上云端,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与便捷性。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指挥中心主任应晶晶说:“无人机巡查和‘市容AI’抓拍的加入,减少了人力投入,也极大提高了执法效率。现在,单个案件平均处置时长缩短了2小时左右,整体结案率达到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