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政·专版

永康五金技师学院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东迁西归”模式铺就民族团结共富路

  永康五金技师学院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东迁西归”模式铺就民族团结共富路

  ①

  ②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永康五金技师学院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赴京接受表彰。

  荣誉在肩,责任更重。自2021年我市创新实施“东迁西归”人才培育工程以来,永康五金技师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东迁西归”各族青少年技能培训为载体,推动中西部地区技能人才培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今年,“东迁西归”项目的影响力仍在持续扩大,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五省十校互嵌发展 各族学子“牵手”永康

  9月10日上午,贵州省毕节市纳雍中等职业学校里彩旗飘展,“浙黔一家亲·共筑富裕路”——毕节(纳雍)·金华(永康)“东迁西归”各族青少年交流培训活动正式开幕(见图①②)。

  本次活动由浙江、贵州两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指导,中共浙江省金华市委统战部(民宗局)、毕节市民族宗教委员会主办,中共永康市委统战部(民宗局)、中共纳雍县委统战部(民宗局)、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纳雍中等职业学校承办。

  为期5天的活动中,来自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的16名教职人员为纳雍中等职业学校各族学生送去汽修、无人机、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四门课程,其中2位教师将在纳雍中等职业学校任教一个学期。

  相隔千里的两地,在一场活动中拉近了距离。纳雍距永康1700多公里,聚居着汉族、苗族、彝族、白族、布依族等38个民族,有着西南煤乡、高原水乡、生态茶乡、苗舞诗乡的美誉。纳雍中等职业学校是纳雍县唯一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为一体的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自1986年成立以来,为纳雍县培养了大批技能劳动型人才,目前有在校生1800余人。

  近年来,纳雍县积极响应支持“东迁西归”项目倡议,纳雍中等职业学校与永康五金技师学院联合办学,实施“2+1”办学模式,共建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电子商务四个专业。

  此前,由于当地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相关专业用人需求不大,纳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工业专业较少。我市具有完备的工业产业链,在技能人才教育方面有着充分的教学经验,用工需求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口。这些专业的开设,既拓宽了纳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各民族学生的就业选择,也为我市广大五金企业培养了技术型人才,实现学生需求、学校需求以及产业需求的“三向对接”,促进了各族青年的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我市与云南、贵州、四川、安徽、江西等5省10所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先后举办“浙江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金华(永康)‘东迁西归’促共富”培训活动、“两江千里携手·共筑复兴梦想”怒江(泸水)·金华(永康)“东迁西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培训活动、“浙黔一家亲·共筑富裕路”——毕节(纳雍)·金华(永康)“东迁西归”各族青少年交流培训活动等,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牵线搭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东西协作、注入产教融合、渗入共富通道。

  化“输血”为“造血” 各族青年共享教育资源

  “起飞之前,我们要观察周围环境,看看有没有障碍物,比如建筑物、电线等……”在无人机课堂上,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教师卢江峰带着纳雍中等职业学校24级计算机2班的学生们来到教学楼下的空地处,手把手教学生如何操作无人机。在此之前,该校从未开设过相关课程,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与无人机亲密接触,大家都对这门课充满了兴趣。

  “这堂课让我感觉很新奇、很激动!”学生王鑫杰试飞过无人机后难掩欣喜之情,“我一直对无人机很感兴趣,之前用压岁钱买过200多元的玩具无人机,飞起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实际上,这并非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第一次助力纳雍中等职业学校探索建设新课程。早在今年2月,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派出了2名教师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支教,帮助纳雍中等职业学校统筹规划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为今年新设立的数控专业培训师资力量。在数控技术应用的课堂上,当地教师与学生一同学习,从源头上提升该校的教学水平。

  “其实,我们最缺的不是硬件设备。”纳雍中等职业学校数控班教师杨云峰告诉记者,在永康的老师过来之前,本地教师面对教学基地几十台崭新的数控机床,怎么用、怎么教是最大的难题,“永康的老师来了之后,我们学校的老师跟着一起上课,学习如何操控这些专业设备。老师学会了,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

  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数控专业教师王坚毅是今年2月到纳雍中等职业学校支教的教师之一。“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们一共培训了6名数控专业教师,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关机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这次派来的两位教师将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最终让本地教师也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王坚毅说。

  自“东迁西归”项目实施以来,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充分发挥办学与产业优势,与其他院校开展联合办学,联合招录各族学生2500多人,培训产业工人9100余人次,培养中高级技工3000余人,推动中西部各族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各族学生就业竞争力。

  从“送过去”到“接过来” 民族团结共奔富裕路

  去年5月,永康与纳雍签署“东迁西归”项目共建协议,开启合作新篇章;去年9月,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接收了首批纳雍县交换生;今年3月,永康五金技师学院与纳雍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建立“东迁西归”产业孵化园,支持纳雍产业发展……

  9月19日下午,虽然天空飘着绵绵细雨,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的老师们依然早早地在校门前等待一辆大巴的到来——来自纳雍中等职业学校的36名学子即将抵达,他们将在这里开启为期一学年的学习。

  随着大巴缓缓驶向校门,老师们拉起早早准备好的欢迎横幅,向奔波1700多公里外求学的纳雍学子表示欢迎。永康五金技师学院为经历30个小时长途跋涉的学生们准备了极具永康特色的鸡子索面,还贴心地根据当地口味对面的味道做了调整,为学生们接风洗尘。

  这是纳雍中等职业学校组织“东迁”赴永学习的第二批学生。去年9月,纳雍中等职业学校第一批68名来永学习的学生中,已有42名取得中级技能证书。今年赴永的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电商、汽修等专业,他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精进技能,并进入永康企业实习,后续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留在永康就业或带着学到的先进技能返乡。

  自“东迁西归”项目实施以来,我市发挥工业产业链强、民营经济活跃等优势,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把课堂建在生产线上,打造17个企业学院和2个产业学院,与69家规上企业合作。目前,中西部合作院校各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企业满意度达96.8%,每年为企业输送上千名高技能人才,人均月薪7000元。目前已有6500多人成功创业。

  今年,除了这批来自纳雍的学子,永康五金技师学院还将迎来四川省平昌县、江西省瑞金市的学生,不断扩大“东迁西归”项目的影响力,在有效匹配中西部人力资源与东部用人需求的同时,推进东部产业资源反哺中西部发展,促进东西部共同富裕。

  纳雍来永学子正在吃鸡子索面

  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教师为

  纳雍学子带来无人机课程

  融媒记者 俞舒梦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专版 00004 “东迁西归”模式铺就民族团结共富路 2024-09-28 永康日报2024-09-2800006;永康日报2024-09-2800007;永康日报2024-09-2800009;永康日报2024-09-2800008;永康日报2024-09-2800010;永康日报2024-09-2800013;永康日报2024-09-2800011;永康日报2024-09-2800012;永康日报2024-09-2800014;永康日报2024-09-2800015;永康日报2024-09-2800017;永康日报2024-09-2800019;永康日报2024-09-2800016;永康日报2024-09-2800018;永康日报2024-09-2800020;永康日报2024-09-2800021;永康日报2024-09-2800022 2 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