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实名制 全程可回溯
农废回收管理实现数字化智慧化
购销实名制 全程可回溯
农废回收管理实现数字化智慧化
立信义 弃陋习 扬正气
本报讯(融媒记者 潘燕佳) “用完的农药瓶、农药袋可直接拿到农资店换钱,大家都攒着带来换。”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在对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情况进行走访时,种植户李大姐笑着说。
此前,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队执法人员在西城街道水碓头村开展执法检查时,在陈某某种植大棚外发现农药瓶(袋)被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农药包装废弃物会残留氮、磷等物质,随意丢弃在地里,经过长时间的渗透,有害化学成分会逐渐被农作物吸收,影响农作物生长。若这些物质渗入水源中,则会危害环境安全。
执法人员提取相关证据并问询当事人后,确认陈某某为农业投入品使用者。原来他在一个月前开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将使用完的农药包装空瓶和农药包装空袋随意丢弃于田埂上,未及时清理回收。
陈某某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交由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市农业农村局对其进行立案查处。鉴于当事人态度良好且积极配合调查,违法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明显危害后果,市农业农村局认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适用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对其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以批评教育为主并要求其进行现场整改。
这是我市开展“立信义 弃陋习 扬正气”专题教育整治活动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查处的首例相关案件,通过案件的有效查处摒弃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的陋习,提升农业投入品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安全生产的“信义”。
“农民环保意识欠缺、回收处理责任不明、集中处置设施匮乏等,容易导致农废回收难、监管难等问题,所以从2016年开始我们就构筑了‘五位一体’农废回收处置模式,打通了农废回收改革‘最后一公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实施过程中,我市以“浙样回”智慧农废回收场景为抓手,通过打通农户收集、农资店回收、第三方定期收储运、专业集中处置、核验补贴全方位流程,实现“农资购买—农资使用—农产品追溯—农废回收”全数据链互联互通,实现规模农业主体农业投入品“进—销—用—回”全流程闭环管理。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建立了“农废一本账”智慧化农废回收应用场景服务体系,实行农药销售实名制,农废包装实名制回收,农废包装智慧化归集以及农废包装物数量分析,落实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管理数字化、智慧化。
根据数据显示,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农药使用量逐年降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逐年提高。自2016年以来,我市已累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334.78吨,田间地头废弃物基本得到清理,有效解决了农药废弃物污染农村土壤、水源等环境问题,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还将继续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宣传力度,在农药实名制购买时,把回收提示作为农资经营过程中的常规动作,力争实现农业农药包装废弃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