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历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
八旬老兵捐赠珍藏老照片
![]() |
![]() |
![]() |
传递历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
八旬老兵捐赠珍藏老照片
退役军人风采
日前,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收到了两张精致装裱的老照片,分别是我市八旬退役老兵胡兴祥于1964年参加全国军人代表会议与国庆观礼时被毛主席亲切接见的合影,以及作为22军共青团代表参加1963年7月南京军区第九届共青团代表会议时与许世友司令员的合影。
记者了解到,两张照片由胡兴祥子女遵照其本人心愿进行捐赠,将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展厅对外展览。
尽职尽责
做祖国最亮的“眼睛”
胡兴祥于1959年12月入伍,曾服役于原南京军区舟嵊要塞区岱山守备区57团6370部队。1961年至1964年,他在远离部队营房的大龙山高山哨所负责东海前线海陆空侦察工作。他常说,哨兵是祖国最明亮的“眼睛”,侦察工作决不能放松。
1960年,胡兴祥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得了一本笔记本作为奖励。此后,他便将每日的侦察工作总结及个人思想感悟详细地记录下来。“1963年4月4日:据上级情报局了解,敌人企图用高空侦察机来侦察照相,要我们加强对空侦察”“1963年4月15日:我要牢记毛主席对我们的教导‘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一笔一画间,体现着胡兴祥在工作上的认真负责、在思想上的谦逊向上。
1963年4月9日,在一次哨所的联欢晚会中,胡兴祥负责当晚的查岗侦察工作。欢笑声、歌声、戏曲声传到胡兴祥的耳畔,他不为所动,时刻注意着黑夜中的风吹草动。突然,西边上空一处细小的亮光引起了胡兴祥的注意,他立刻用望远镜进行观察,原来只是一个气球。胡兴祥立马向上级报告,心里松了一口气,他在日记中写道:“气球像一颗星星一样经过我上空,他们联欢晚会开得活泼,我比他们还高兴愉快。”同年9月9日,胡兴祥在战斗岗位仔细侦察,为我军在江西南昌击落一架U2高空侦察机贡献了前线哨兵的力量。因多次作战成绩突出,胡兴祥被22军记二等功一次。
捐赠老照片
传递历史记忆
退休后,胡兴祥仍牢记军人保家卫国的职责。胡兴祥的儿子胡亮回忆道,在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某天清晨,胡兴祥兴冲冲地告诉胡亮,昨晚梦到部队召他回去打仗。“父亲当时都快60岁了,哪支部队还会叫他回去上前线。我告诉他这只是一个梦。没想到父亲却非常认真严肃地和我说,只要部队有召唤,他一定会回去。那一刻他眼中有光,我也深切地感受到‘若有战召必回’这句话的含义。”胡亮说,这让他再次对父亲、对朴实正直的军人肃然起敬。
“父亲希望这些物品让更多年轻人看见,让他们能更了解军人生活,传承保家卫国的精神。”胡亮说,近期他正在整理父亲保存完好的车票、住宿证、个人奖章以及部队生活日记,并打算制作成电子相册留念,再将物品原件捐赠给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父亲的侦察能力就是靠脚踏实地、不怕吃苦练出来的。生活中,他一直教导我们要勤勤恳恳、克勤克俭。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我们姐弟三人影响很大,这些老物件也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胡亮感慨道。
这些老物件是胡兴祥一生宝贵的财富,见证了他14年的部队生涯,也记录了这一段难忘的历史。胡亮希望这些承载着父亲心愿的老物件,充分发挥存史、育人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历史。
融媒记者 王玙铮
胡兴祥捐赠的老照片(一)
胡兴祥捐赠的老照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