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深化产业引才育才 促进高质量就业

我市全力打造“东迁西归”项目升级版

  深化产业引才育才 促进高质量就业

  我市全力打造“东迁西归”项目升级版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本报讯(融媒记者 颜元滔 金星彤) 日前,浙江工业大学永康五金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新生——来自长春工程学院、哈尔滨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等5所东北高校的95名大四学生到该校报到。他们将在永康开展为期一年的学习实践。这批联合培养生的到来意味着我市“东迁西归”2.0项目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市“东迁西归”项目自2021年实施以来,通过跨省域的取长补短、跨行业的资源整合、跨部门的力量统筹,成为东西部优势资源互补、实现双赢的有力举措。

  从最初与中西部职业院校的合作,到如今与东北本科高校的联合育才,“东迁西归”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

  近年来,市职业技术学校与中西部12所职业院校建立协作关系,每年联合招生3000余人,培训产业工人9000余人次,培养中高级技工3000余人;通过联合9个行业协会、75家规上民企与合作学校形成现代五金产教合作联盟,以定向委培的方式,促进产业需求、职校需求以及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学生搭建了从入学到就业的直通车,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每年为中西部地区解决高质量就业5000人以上,每人月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

  在推动技能人才成长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完善“西归”技能人才返乡支持保障制度,提供创业培训、管理顾问、财务咨询、金融扶持等全方位服务,推广技能致富典型案例。截至目前,“东迁西归”模式下实现自主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达400余名。

  面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市将“东迁西归”2.0项目的重点放在了研发型技术人员的培养上,项目招生对象明确为普通公办高校大三(下)本科在校生。今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永康五金学院通过前期摸排,确定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数;6月,组队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五市的10所学校和13所学院开展“东迁西归”2.0项目招生宣讲,拓展合作高校,成功吸引了众多优秀学子加入。

  “我们和东北高校以‘3+1’模式开展合作,学生在就读高校完成前3年的学习,第4年来到永康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浙江工业大学永康五金学院办公室主任程建敏介绍,学生不仅有生活津贴、交通补贴、免费住宿等福利,留永就业学生还将获得就业奖励和我市其他相关政策支持。

  “以‘东迁西归’为载体,我市正不断推动技能人才省内山海协作、省外东西部协作,促进人力资源互补、区域经济合作,解决更多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贡献力量。”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持续聚焦当前大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等问题,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校地企”合作水平,加大产业引才育才力度,努力把“东迁西归”2.0项目打造成为助力就业的新样板。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我市全力打造“东迁西归”项目升级版 2024-09-14 永康日报2024-09-1400014;永康日报2024-09-1400016;永康日报2024-09-1400015 2 2024年09月14日 星期六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