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教师过生日 六旬学生齐送祝福
一家三代育桃李深情诠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
![]() |
百岁老教师过生日 六旬学生齐送祝福
一家三代育桃李深情诠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尊师重教,传统美德。不久前,我市退休教师程淑美迎来了百岁生日,学生们组团为其贺寿。在现场,学生们得知,在程淑美的熏陶下,她的女儿和孙女也走上了从教之路。
9月9日,记者走进这个教育世家,聆听一家三代教书育人的动人故事。
学生们为程淑美祝寿
三十多载心系学生 耄耋之年回到山区看望学生
1925年,程淑美出生于方岩镇独松村。1944年,她从省立锦堂乡村师范学院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嘉兴、丽水等地的学校。20世纪60年代,程淑美回到永康,先后在方岩镇独松村和上里叶村的小学担任语文老师。
记者在上里叶村程淑美家中见到她时,刚过完百岁生日的她身穿红色唐装,显得精神矍铄。得知记者前来采访,她立马将永康方言转为普通话,思维十分清晰。
“教学生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爱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爱生如子。”说起教育理念,程淑美滔滔不绝,讲起了从教生涯中和学生相处的故事。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但也有很多孩子因家庭条件困难而失学。为了能够让他们坚持学业,程淑美特别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方岩任教时,有一名学生的鞋已经破得不能再穿了。我家里刚好有一双白鞋,我就把这双鞋送给他,但第二天他还是穿着那双破鞋来上学。”对此,程淑美找到这个学生询问原因,在学生支支吾吾的回答中,她才明白自己考虑不周。
“在那个年代,穿白色的鞋子是不适合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人会着白色。”于是,程淑美向学生要回了白鞋,拿回家用墨水将鞋子刷了好几遍,直至刷成灰色,才把鞋子交给了学生。
第二天,这名学生穿着程淑美加工过的鞋子,开心地站在人群中参加集体活动。这件事让程淑美意识到,帮助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面对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的学生,她还会从自己家里抠出口粮,想办法接济他们。“家里烧苦麻饭,我就多放一些苦麻叶子,这样又多出一点可以分给学生吃。”她回忆道。
1979年,程淑美光荣退休,但学生们一直是她心里最牵挂的人。退休20多年后,80多岁的程淑美在儿女的陪伴下,坐车加上步行历时3个多小时,回到丽水山区看望曾教过的学生。
“丽水是我母亲任教过条件较为艰苦的地方,所以她一直牵挂着山区的学生,上次回去还给当时的学生包了红包。”程淑美的女儿叶英说,直到今年100岁,母亲还想着给山区的学生送衣服。“我说现在大家的条件都变好了,不愁没有衣服穿,她才作罢。”叶英笑道。
耳濡目染传承育人 改变的是教材不变的是爱心
程淑美和女儿、孙女
在程淑美的家中,教育从来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选择,而是一种温暖的家风传承。或许,正是在程淑美无数次讲述她与学生之间的故事时,那种溢于言表的喜悦和满足,激发了下一代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向往,程淑美的女儿叶英和孙女叶清葱都成了人民教师。目前,叶英已从人民小学退休,叶清葱为象珠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小时候,叶英不理解为何母亲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比自己子女还多。当叶英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踏入教室时,面对一双双好奇又清澈的眼睛,她终于理解了母亲那份执着的选择。
“受母亲影响,我从不打骂学生,我坚信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都能被爱感化。”叶英的教学方式和对待学生的态度,都透露着程淑美的影子,“我母亲经常跟我说,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爱心和耐心,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要选择这个职业。”
孙女叶清葱虽然在乡下任教,一有时间,她就会回家看望程淑美。叶清葱说:“奶奶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她也非常关注我和姑姑的工作。受她的影响,从教20多年,我都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是一个好老师。”说到侄女叶清葱的工作状态,姑姑叶英倒是觉得她和自己的母亲有几分相似。
“她的兜里总是揣着一些玩具零食。幼儿园的孩子们很喜欢她。她刚工作时工资不高,我们经常打趣地问她这样当老师工资够不够用。”叶英笑道。
为了和晚辈们同频共振,即便已至高龄,程淑美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每天,她都会抽出时间读书看报做摘记。她认为,终身学习是每个人应该坚持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教育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教育和启发年轻一代。”从书房读完报纸回到客厅,程淑美又随手拿起重孙的一本数学教材看了起来,封面可爱的卡通形象和双手的皱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几分钟后,她皱着眉头略显落寞地说了一句:“现在这些题目,看都看不太懂了。”
叶英在一旁说道:“你都退休40多年,教材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呀!”
叶清葱说,教材会变化,但优秀的教育理念不会随教材的变化而消逝,而会代代相传。尽管三代人的教学环境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她们都维持着一个共同的信念:以爱为核心,以学生为本。
白发学生送来祝福 一位好老师能让人记一辈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几天前,程淑美在独松小学教过的10多名学生代表聚在一起为她祝寿。这些学生都已60多岁,很多人已满头白发,但在老师面前还是和孩子一般。
看到学生们就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的程淑美,为每一个到场的学生发放了健康长寿红包。“每人一个,希望大家都能超越我!”程淑美声音洪亮地说道。
学生程健人是这场活动的组织者,也是程淑美调回永康后的第一届学生,今年已经65岁。他得知程淑美老师今年100岁,便和同学们提前定制了一幅《百寿图》和一个大蟠桃蛋糕。
“程老师是师范学院毕业的,在那个年代遇到她是我们的幸运。”程健人说,印象最深刻的是程老师放学后并不着急回家,总是挨家挨户去家访。
“我们独松村很大,程老师家访工作做得很细致,一天只走访一两户,我们的家庭情况她都很清楚。”程健人回忆起程淑美老师的教学生涯,她的耐心和细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温暖。“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程老师上课总是温柔地说‘健人,你来回答一下’,遇到一位好老师,真的能记住一辈子。”他说。
采访时,记者还遇到方岩镇上里叶村的村民吴爱芬给程淑美送来自家的鸡蛋。“我听说程老师100岁了,家里也没什么东西拿得出手,就想到土鸡蛋烧长寿面,所以拿一点过来。”吴爱芬说,自她嫁到上里叶村,就非常敬佩程淑美,村里的孩子总是能得到她的义务辅导。这对山村里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程淑美用她的言行,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她的后辈和学生们,也将这份爱和智慧,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融媒记者 吕笑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