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寻转型 逐“绿”前行
碳排放管理员刘旭:为企业算好节能减碳明白帐
![]() |
![]() |
![]() |
![]() |
“碳”寻转型 逐“绿”前行
碳排放管理员刘旭:为企业算好节能减碳明白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字职业、绿色职业成为近年来职业“上新”的重点。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碳排放管理员、碳汇计量评估师、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等新兴绿色职业纷纷“入编”。这些新兴职业,也为就业群体搭建了更加通畅的职业发展通道,提供了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9月2日,姐妹花记者来到国网永康市供电公司,探访碳排放管理员刘旭的工作日常。
刘旭正在为企业进行能效诊断
能效诊断助力企业节能
近两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刘旭节能减碳的工作也渐渐走上了正轨。
“这次我们到现场,是做个企业用能情况的问卷调查。”记者跟随刘旭来到位于象珠镇工业功能分区的创亮铜业有限公司。与之同行的,还有浙江省综合能源公司组建的专业能效诊断团队,其中包括能效工程师、数据分析专家及节能减排顾问。
据悉,这是一次面向全市多家重点企业开展的能效诊断专项行动,旨在通过专业、全面的能效评估,帮助企业精准识别能源使用效率瓶颈,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改造方案,共同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刘旭和团队其他成员来到企业车间,向企业负责人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能源使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作为一名碳排放管理员,刘旭需要一一查看、核算、记录天然气的消耗量、炉内烟气的温度、流量等相关数据,检查天然气日志记录是否规范、设备有无异常,以便能得到准确的实测数据,测算出企业的碳排放量。
“实际测出来的数据要与行业标准进行对比,才能评估企业的能效水平,之后还要从这些数据中识别一系列节能的潜力点。”刘旭说。
同时,团队成员还利用专业设备,对企业的生产设备、照明系统、暖通空调及能源管理系统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测与数据分析。
“我们会针对每家企业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节能改造评估报告,明确改造项目的预期效果、投资回报率及实施路径。”刘旭介绍,在诊断过程中,团队不仅会关注企业当前的能效状况,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为企业提供一整套包含节能技术改造、能源管理体系优化及绿色能源应用等在内的综合节能解决方案。
每天都要跟数据打交道
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国网永康市供电公司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围绕“大力实施绿色低碳赋能行动”,持续推动我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为适应绿色发展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刚需的新形势,去年上半年,原本在电力系统从事电能计量的“90后”职工刘旭领命上岗。他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了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水平培训,成为目前我市唯一一位具有职业能力水平评价证书的碳排放管理员。
“这篇就是我最近为浙江顺虎铝业有限公司撰写的《淬火炉节能改造前能效基础数据分析报告》。这项工作做好后,能将‘废热’变为‘绿源’,帮助企业更好地节约生产成本。”在办公室,刘旭指着这篇满满十页、长达数万字的数据分析报告对记者说。
刘旭介绍,如今,这份职业的工作内容更加宽泛,既要去熟悉各种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还要做好企业能源管理、计量生产等多部门协调工作,确保各项数据都要摸得准、对得上。每天都要跟数据打交道,所以工作时需要更细心和谨慎。
针对五金产业余热浪费现状,自去年开始,刘旭参与开展“余热回收”行动,以多方协同打造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完成了21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效诊断工作,累计节能5万千瓦时。
“双碳”目标催热绿色职业
谈起职业前景,刘旭认为,碳排放管理员作为绿色职业之一,是我国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职业,对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双碳”工作的深入推进,低碳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就业的增量空间也会变大。
“我国设置碳排放管理员这一新职业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刘旭介绍,当前,我市工业产业的碳交易市场还没有成型,他的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但他非常看好这一职业前景。尽管现在他在“孤军奋战”,但他还是相信,随着相关条例发布,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该职业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都在不断提高。他也将在绿色职业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伙伴。
揭秘新职业
■记者手记
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求加大
面对职业未来发展,记者明显感受到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就像本报日前探访的胡丽瑶作为一名“民宿管家”,正在向“乡村CEO”这一职业转型,而刘旭在接手碳排放管理员的工作前,曾是一名电力系统的电能计量员。
随着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入,对于创新型、复合型高科技人才更是趋之若鹜。不少企业希望求职者不仅有持续创新的能力,还能有不断探索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作为一名求职者,既要认准专业技术是“硬通货”,也可以积极拥抱新事物,学习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高效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建立“既专又宽”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插上“理论”与“应用”两只翅膀腾飞,给自己一个更加广阔的职业未来。
微信关注“永报姐妹花”
获取相关资讯报道
全国巾帼文明岗
监督电话:87126426
既服务到人
更服务到心
YBJMH
融媒记者 徐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