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科技 育产业 谋项目 促振兴
西溪镇以生态为媒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
![]() |
![]() |
![]() |
![]() |
![]() |
![]() |
![]() |
![]() |
强科技 育产业 谋项目 促振兴
西溪镇以生态为媒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西溪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以“五战双强”战略部署为指引,把握“扬长补短、提质发展”工作基调,高质量落实“5510”拼创清单,持续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文旅融合等各项工作再加力、再提速,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调优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初夏时节,穿行在西溪镇西山工业功能分区,处处生机勃发:一批批重大项目火热推进,一个个重大工程建设正酣,一座座新型工业厂房拔地而起。大项目、好项目陆续在园区落地生根,彰显出西溪镇项目建设的速度和热度。
位于西溪镇西山村的浙江希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工人们正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目前,公司生产的各类铝制产品供不应求。而在另一边的永康市弘多工贸有限公司,呈现出另一幅活力迸发的图景。生产车间内,生产线上各环节有序运转,工人们正忙着打包一批即将发往省外的产品。
“为了解决我们企业用工问题,镇干部和人大代表多次入企调研,了解企业所盼所需,为我们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有了他们的支持,企业发展更有信心了。”永康市弘多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通过“点单式”用工模式,打通用工供需双方的桥梁,有效实现用工荒企业基础岗位与未开工却提前到岗员工的“双向奔赴”,是西溪镇积极践行“店小二”精神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
为推动工业企业挖潜、转型、培优、提效,西溪镇着力提升工业质量效益,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圈。今年以来,该镇以“特色在影视、优势在生态、后劲在工业、保障在稳定、关键在队伍”为发展定位,采取切实措施,全力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7.65亿元,同比增长15.6%;规上工业增加值1.28亿元,同比增长17.2%,全市排名第二;固定资产投资5495万元,其中服务业投资4071万元;自营出口增速42.71%,全市排名第三。
在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的同时,西溪镇坚持创新驱动引领,积蓄科创新动能。通过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企业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时,该镇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西溪镇共完成创新强工研发费用0.22亿元,同比增长59.50%,累计进度50.05%,全市排名第三;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
另外,为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西溪镇着力在土地上做“除法”,在产业上做“加法”,在效益上做“乘法”,带来了企业资产盘活、土地高效利用、产业结构更新、发展动能转换的综合效应。
今年,西溪镇以企业低效工业用地整治行动为抓手,下大力气推动闲置低效土地盘活利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亩产税收,对高耗低效企业实行逐步清退机制,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该镇已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62.82亩,完成率104.70%,全市排名第三。
守牢安全底线 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守住安全底线是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今年以来,西溪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持续推进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标准化”,统筹抓好消防安全、应急演练、隐患排查等安全生产重要环节,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镇安消隐患排查指挥部,确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总负责人,其他12大领域相关口线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整治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理清工作思路,并邀请市镇两级人大代表监督助力,确保全镇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4个工作片86名干部进企入店,采取突击检查、多部门联合检查等方式,对辖区内劳动密集型企业、仓储企业、建筑施工场所、燃气安全、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开展“无死角式”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隐患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切实督促落实。针对在排查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风险、重大隐患,由指挥部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建立跟踪整改机制,采取“回头看”措施,专人盯控,代表监督,一抓到底,确保整改取得实效。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店面551家,出租房1163家,排查企业344家,整改隐患2856处,共执法处置263余次,罚款15000元。
通过微信公众号、沿街走访商户门店、宣传讲解安全知识、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全面宣传引导。同时,常态化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组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代表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及“8090”宣讲团等宣传队伍,走村入户,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宣讲,引导和督促各类行业人员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全员安全教育,筑牢安全防线,做到防患于未“燃”。截至目前,全镇工业功能分区企业共完成应急逃生演练331次,落实员工应知应会知识教育培训共5636人次,已实现危化品及工矿领域企业全覆盖。开展自然灾害隐患排查42次、巡查各村应急物资58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5次,村级防汛演练实现全覆盖。
创新“龙山经验”机制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近年来,西溪镇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承接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三底”体系可突破性工作,用群众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得到的速度,扎实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通过建立镇村两级矛盾纠纷全量归集机制,依托智能门牌实现“掌上申报”,稳步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服务平台。链接人大代表、网格员、治保会成员、治安积极分子等多种力量,搭建“村级—大网格—微网格—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进行矛盾纠纷摸排上报,确保“不漏一事、不漏一人”。
搭建“数智桐塘”流动人口智能管理平台,依托数据平台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增设智能门禁、治安监控等设备,及时掌握治安要素,管控重点人员,以交朋友、唠家常等方式及时制止苗头性矛盾的发生,确保辖区治安持续稳定,为居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健全完善维稳工作机制,特别是群众来访接待、劝访接回、矛盾纠纷排查等制度,探索形成应急消防管理站标准化建设体系,全力做好排查、化解、稳控、预警等工作,将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
落实“一村一民警”配备,创建“基础警务团队+专项警务团队”两支队伍,协助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村级警务事项,上门入户开展辖区巡逻、隐患排查、矛盾摸排等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不断压实企业主与房东的责任,加强对流动人口领域矛盾纠纷排查,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确保矛盾不积累、纠纷不激化。
加强宣传引导定期排查矛盾。利用LED电子显示屏、横幅、微信群、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开展信访法律法规、民法典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渠道反映诉求,解决问题。
今年以来,全镇22个行政村调解站全部建成,初次信访事项按期处理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在册列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现走访、体检全覆盖。
共富工坊拓宽富民路 乡村振兴跑出新速度
走进西溪镇西溪村的“环球工疗·共富工坊”,村民们正忙碌着。该工坊主要从事玩具礼品生产加工业务,吸纳了周边村近百名剩余劳动力,带动每位村民月均增收超2000元。
“感谢村里提供的招工信息,让我有机会到离家这么近的共富工坊上班。”西溪村村民吕女士说。在西溪镇党委统筹下,全镇22个行政村与龙山、西溪两镇企业开展支部联建,建立共富工坊,推出灵活就业和固定用工两种方式,定向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
西山村共富工坊探索“农民持股”模式,将村集体闲置老房进行改造,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年均增收120余万元,村集体和村民按3:7比例分红,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西溪镇残疾人之家,打造“工疗型”共富工坊,引入适合残疾人作业特性的来料加工项目,由爱心企业兜底产品销售,残疾人在参加日常理疗的同时还能解决就业难题。
在西溪镇,类似的共富工坊已遍地开花。它们由村(社区)、企业等党组织结对共建,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等创办而成,按照“企业出资、村级设点、助残共富”的模式,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在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新机制新气象。
近年来,西溪镇聚焦共同富裕跨越发展,积极探索“扩中提低”有效路径,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创新构建“三农项目进工坊、金融顾问联工坊、党群服务到工坊”共富模式,推动共富工坊提质增效。通过引领企业、产业大户、金牌经纪人等参与工坊建设,“一坊一特色”助力创特建优,扩大村集体、企业、农户三方共赢效应,把项目带进村,在百姓“家门口”架起致富桥梁,人均年增收近1万元。
与此同时,依托“共富助跑”平台,对弱势群体实行柔性帮扶,定向提供就业岗位,招录部分残障人员、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等服务项目,鼓励弱势群体自立自强,提升就业能力。目前,已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300余人就业,其中残疾人67名,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
依托生态优势 持续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
今年以来,西溪镇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影视旅游资源,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走进西溪镇三联村,村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点缀,农家小院门前也种满了各色花卉,呈现一幅美好的乡村图景。沿着村道步行200余米,一汪池塘如同碧绿的翡翠,池塘周围是一排各具特色的农家民宿小院,令人目不暇接。
村容村貌整洁,田园风光秀丽,游客纷至沓来。近日,记者在三联村看到,停车场停满了车辆,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迎客、倒茶、上菜……在村里的“云衣居”内,负责人吕红衣忙得不可开交。“昨天下午就接到了预订电话,订出了5桌。” 吕红衣告诉记者。随着民宿项目的推进,三联村旧貌换新颜,接连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3A级旅游村、浙江省未来乡村。
“我们探索推进‘民宿+农旅融合’项目,通过开展采摘游等,让农旅项目惠及更多村民。每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入住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三联村党支部书记徐金高说。
近年来,三联村以打造“全域游”特色风貌样板区为牵引,以西溪影视基地为依托,盘活乡村闲置资源,通过“民宿+”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道路。目前,该村有民宿15家,床位207张,省级银宿1家,年游客量达5万人次。2023年,三联村集体经济收入213.68万元,经营性收入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6万元。
与此同时,西溪镇以寺口村为基础,联合具有影视拍摄点开发建设价值的村,建立西溪镇影视联盟,党群共商、平台共建、发展共谋、资源共享、产业共融,抱团发展影视产业。联盟主要辐射范围内的12个村,集体年平均收入大幅提升。
为了全面激活村集体经济增长点,西溪镇加大财政、土地、金融和税费政策支持,多措并举完成村级集体经济“消薄”任务,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18.43万元,经营性收入1081.16万元。其中,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3个村超过100万元。
在抓好乡村振兴的同时,西溪镇还持续深化文明乡风建设,深扎文化之“根”,走出了一条文化“赋彩”乡村振兴新路径。
今年以来,西溪镇积极探源历史文化,收集整理历史记忆,与嘉兴南湖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西溪家风家训科研课题研究,完成西溪镇家风馆总体展陈内容设计和故事整理。以群众点单、政府买单形式开展“永康女匠 美丽智创”进文化礼堂活动12场,开展棠溪片第二届民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人居环境“内外兼修” 城镇风貌提档升级
完成龙岗路工程建设,实现通车;完成西溪镇西山工业功能分区宏业路北段工程排水管网铺设,提升整体环境;启动象尚线(青山口—孔村)白改黑项目和六岔路口改造工程,提升交通环境……今年以来,西溪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城镇改造力度,进一步提升城镇功能品质,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走进里潘村,新结顶的综合楼配套齐全,乡间步道干净整洁,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我们还对村里的污水管道进行改造,极大提高了村民的居住环境。”里潘村党支部书记秦岩三说。
道路畅了、环境美了、河流清了、城镇更有质感,这是西溪镇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综合施策、多向发力,推动人居环境提质增效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西溪镇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推动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再上新台阶,持续擦亮“西溪清流”品牌,提升乡村颜值,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强化水域规划治理工作,开展黑臭水体“找寻查挖”专项行动,整治桐塘小微园、里潘村污水终端下游等多处黑臭水体,提升改造西山工业功能分区泵站到桐塘小微园泵站污水主管网,纳管改造洪塘坑水厂和水库管理所污水直排工程,大力提升河道水质,稳步改善水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纳入活性炭再生体系企业17家,完成率100%,上半年无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数,空气质量稳居全市镇(街道、区)前列。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与之相关的民生保障工作也在日渐完善。西溪镇始终以“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扶贫济困”为抓手,全力以赴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全面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探索“救助+社工”入户调查模式,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济困、困难帮扶等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最急切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同时,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渠道和岗位,辖区各类弱势群体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全镇累计发放低保金120.5万元,惠及200余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9万元,对孤残和留守困境儿童探访率达到100%;推进残疾人集中就业,月均增加收入1650元。
未来,西溪镇将继续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省级“污水零直排”标杆镇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产业集聚、改革创新为动能,走稳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贡献西溪力量。
白鹭翩跹
泛舟河上
策马奔腾
鳞次栉比
宾至如归
山清水秀
四通八达
活力迸发
游人如织
融媒记者 吕晓婷